这波伊朗反击,以色列是真的吃瘪了。 你就说吧,从6月13号到停火,才12天,伊朗导弹上天、无人机满天飞,一共干了十几轮,每一轮都像是提前排练过的整齐暴击。 结果呢?从Avia网站到希腊媒体再到萨巴通讯社,全在报一件事——以色列被打得人都抬不出来了,数百名高级军官、地方官员直接炸死。 以色列官方当然不承认,官方没说,那才说明事儿大。否则按他们那脾气,早高调开记者会说“打得我们毫发无损”。现在倒好,直接集体沉默,外交部那边也不接招,这说明啥? 说明是真的伤着了,真丢不起那个人。 而且还有一个细节你细品:以色列那边动手轰炸伊朗,是主动挑事;结果打了12天,反而是他们先拉停火协议。 这逻辑说得通吗?说得通——被打疼了呗。 以色列要是还有余力,肯定打到伊朗跪,哪儿还用这么急着谈和平?停火停得这么快,只可能是后方塌了,不敢再赌。 最狠的是伊朗放出来一句话,说我们这波反击,用的才是“1%的力量”。听着挺像吹牛,但你看看海法那个样子——大城市炸成鬼城,特拉维夫地铁瘫痪,国防大楼都被锁定打击,你还真不敢说他们吹牛。只用一只拳头就把你鼻梁打歪了,另一只手都还在兜里插着烟,真不虚。 而以色列出事,美国当然要出面。你别看特朗普嘴上说什么“不希望战争”,但美军的部署已经给出了答案:B-2轰炸机在调、GBU-57“地堡终结者”要上天、C-17和C-5军机一架接一架飞到沙特,连物流基地都在红海边修起来了。 不是支援,是备战。 现在美国在中东驻军四万人,其中有一半都在海湾四国,离伊朗很近。看明白了没?这一轮打完是表面停了,但下一轮,可能就轮到美国亲自下场。 特朗普的算盘向来清楚:你伊朗要是不怂,我就让以色列顶住再撑一波,然后我从后方来个“正义介入”。 再往深里看,中国也别觉得这事跟我们没关系。 以色列不光是美国盟友,还是中美技术赛道上的隐形牌。芯片、生物、AI,以色列都有一手;伊朗更不用说,中国在“一带一路”西线布局里,伊朗是不可替代的那个节点。你现在看着是伊以互打,背后实际是中美欧三边都在掂量的战略重塑窗口。 而且你别忘了,就在伊朗开火的同时,美国还甩给中国两颗“非军事炸弹”——EDA软件封锁、留学生签证取消,这两招掐的是根。前脚在日内瓦刚握完手,后脚在芯片和教育上来狠的。 你说巧不巧?很巧。这就是特朗普的风格:对外一手笑脸,一手砍刀,看谁先松口。 更讽刺的是,我们很多人还在琢磨“是不是中美缓和了”,刚刚开始谈减关税呢,人家就已经锁定你高科技供应链开拆了。这不是“谈而不打”,是边谈边打,甚至是“拿谈判当掩护打得更狠”。 现在伊朗喊话说还没完,美国那边也不藏了,直接公开运兵。这事下一阶段怎么发展,其实已经很明白了:这不是个“局部冲突”,而是一次格局改写。 你现在回过头再看那句“伊朗只用了1%”,像不像蓄意的铺垫?像。是伊朗在告诉世界:这不是我们的极限,这是我们的起手式。 所以这场战争,真停了吗?不。它只是在换剧本——从伊以对轰,切换成美伊对峙。而谁在这中间捞到战略位势,谁就能在下一轮中东重组中占上座位。 我们更不能再当看客。你以为中东只是石油和宗教? 不,那是我们西向大通道的咽喉,是我们资源配置的后手。你要是一边修港口、一边造铁路,结果战火一起全部被烧没,那就真成了“热脸贴了冷枪口”。 这事,不是简单的“谁赢了谁输了”,而是看谁能在混乱中站住脚、稳住心、留住牌。 下一步怎么走,谁先出手,谁敢先动,谁敢踩红线,都在赌国家的判断力和战略体温。 而我们这边,不能再等他们打完再做决定——要在他们上牌桌前,就坐好、看清、摸透,才配参与后面的重注。
真是风水轮流转!以前都是以色列如何定点清除几十名伊朗高官和科学家,其实凶得不得了
【90评论】【7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