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称帝后,小舅子徐辉祖拒绝臣服,将自己关在祠堂,跪在父亲徐达牌位前哭泣。朱棣大怒,对皇后徐氏说:“我是真想杀了你弟弟。”话虽如此,可朱棣还是手下留情了。 1402年夏天,经过四年内战,朱棣的军队攻占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混乱中失踪。朱棣随后登基成为皇帝(明成祖),改下一年年号为永乐。政权更替时,许多官员都归顺了新皇帝。但继承魏国公爵位的徐辉祖没这样做。他带着家人躲进自家祠堂,长久跪在父亲徐达的牌位前痛哭。这是他公开表示拒绝承认朱棣的皇位。 徐辉祖的身份和地位全靠他父亲徐达的功劳。徐达是跟随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主要将领,在打败南方对手(陈友谅、张士诚)和北伐占领元朝大都(北京)的战斗中功劳最大。朱元璋非常信任他,称他是国家的“长城”。徐达1385年去世后,长子徐辉祖按照制度承袭了魏国公爵位。朱元璋对徐家格外优待,在徐辉祖成年时赐给他“金书铁券”(一块铁制的免死牌,只要不谋反,犯了死罪也能免除)。同时任命他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掌管守卫南京皇宫和京城的军队,权力很大。 徐辉祖和朱棣的亲戚关系是因为徐辉祖的姐姐徐氏。1376年,朱元璋亲自把徐氏嫁给当时十七岁的燕王朱棣做王妃(朱棣登基后她成为徐皇后)。这是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让徐家的军事力量和镇守北平的朱棣结盟。朱棣就成了徐辉祖的姐夫。后来朱棣去北平管理边防时,徐辉祖因为朝廷公务曾多次去过北平,两人有工作上的来往。 朱元璋在1398年去世,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成为建文帝。新皇帝登基不久就开始削弱各地藩王的势力。周王、湘王、齐王等藩王先后被废。当时朱棣的三个儿子恰好在南京。朝廷官员讨论时,徐辉祖向建文帝提出建议:“朱棣的二儿子高煦性格凶暴,品行又差。如果把他扣在南京做人质,可以牵制朱棣。”这清楚显示出他对朱棣势力的警惕。但建文帝担心激怒朱棣,还是放他的三个儿子回了北平。仅仅一个月后(1399年7月),朱棣就在北平起兵反抗朝廷,史称“靖难之役”。 战争开始后,建文帝派去镇压的军队连续战败,缺乏有经验的将领。这时有魏国公爵位又掌管京城军队的徐辉祖就成了重要的统帅。他发现朱棣带兵远离后方,补给线很脆弱,就多次安排袭击运送粮草的队伍。1401年冬天在山东济宁,徐辉祖亲自带兵埋伏,成功袭击了一支运送粮食的朱棣部队,杀了约四千名押送士兵,烧掉两千多车粮食。这次大胜让朱棣军队缺粮,不得不撤退回北平。朱棣为此非常恼火。 1402年6月,朱棣听从谋士建议,绕开山东防线,快速南下占领扬州,直逼南京城。南京守将李景隆和谷王主动打开城门投降。建文帝失踪。在京城沦陷的时候,徐辉祖没有逃跑也没投降。他带着府里家丁退进祠堂,祠堂里供着他父亲徐达的牌位和朱元璋赐的免死铁牌。朱棣三次派人来召他进宫,徐辉祖每次都是身穿重孝衣服(如同为父亲办丧事),双手捧着徐达的画像,坐在祠堂里不动,拒绝听从命令。这种公开反抗的行为激怒了朱棣,他立刻下令逮捕徐辉祖。 负责审判的大臣(如陈瑛)写报告说:“徐辉祖跟随伪朝廷,杀害我们的士兵,烧毁军用物资,这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应该处死。”朱棣正打算批准,他的妻子徐皇后听说了,披头散发、光着脚跑到皇帝面前跪下,哭着请求:“我弟弟犯了大罪,确实该死。但请皇上想想,我们的父亲徐达当年跟着太祖打天下,立下大功劳。如果现在杀了他的儿子,太祖皇帝在天之灵会不安,也会让功臣们寒心啊!皇上如果一定要杀他,我就死在这里!”同时朱棣得知,徐辉祖在狱中墙上刻了“开平忠裔”四个字(表明自己是开国功臣忠良的后代)。想到徐达的功劳和皇后的求情,朱棣改变主意,写下最后判决:“徐辉祖抗拒皇命,按罪该死。但念在他父亲徐达开国的巨大功劳,特别饶他不死。取消他魏国公爵位和所有俸禄,终身关押在自己家里,永远不准出门!” 判决立即执行。徐辉祖被剥夺全部身份,押回原来的府邸。官兵在府外严密封锁,大门钉死,所有门窗封上,日常饮食从墙上凿的小洞递进去,断绝与外界的所有联系。这样被严密关押了四年后,1407年秋天徐辉祖病重(据记载是严重的肺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在关押他的地方去世。朱棣只吩咐用平民的礼节安葬,禁止举行任何祭奠活动。 朱棣对徐家其他事情的处理比较宽容: 父亲徐达的地位没有变动:徐达牌位还在朱元璋的皇家祖庙中供奉,位置没变。 亲属没有受牵连:徐辉祖的弟弟徐增寿(在战争中秘密为朱棣送情报,被建文帝发现后当场杀死)被朱棣追封为“定国公”,爵位由子孙继承。 爵位恢复继承:1419年,朱棣下令,让徐辉祖的长子徐钦重新承袭魏国公爵位,徐家又成为世袭贵族,继续担任南京守备等重要职位。
朱棣称帝后,小舅子徐辉祖拒绝臣服,将自己关在祠堂,跪在父亲徐达牌位前哭泣。朱棣大
侃天侃地也侃过去
2025-07-04 10:36:1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