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榕江数万群众自发涌上街头,含泪送别完成抗洪任务的救援队伍。 从滨江一号到忠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2025-07-04 10:20:30

贵州榕江数万群众自发涌上街头,含泪送别完成抗洪任务的救援队伍。 从滨江一号到忠诚镇高速路口,十里长街站满了手捧红鸡蛋、绣花鞋垫的乡亲们。 有人将煮熟的鸡蛋硬塞进车窗,有人踮脚把连夜赶制的布鞋垫递给战士,白发老人颤抖着拉住队员的手反复念叨“一定要再来榕江”,十几岁的少年高喊“长大后我也要保家卫国”。 车队经过红七军历史广场时,近万人齐声高唱《为了谁》,歌声与泪水交织成河;商贸城路段,居民追着车辆奔跑,将象征吉祥的五彩米粒抛向空中。 救援队员们隔着车窗敬礼、挥手,许多人眼眶泛红,直至车队消失在远山尽头。 这场送别是灾难中“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洪水肆虐时,救援队员们顶着暴雨抢修道路、冒险潜入激流救人,连续奋战多日,头盔沾满泥浆,制服被汗水浸透仍坚守岗位。 而榕江百姓用最朴素的方式回馈这份守护,侗族嬢嬢穿上盛装送鞋垫,月寨村村民通宵制作红鸡蛋,车寨社区备好糯米饭和腌鱼,甚至有孩子将足球抛进消防车,喊出“下一球,进希望”的祝福。 这种“你救我于水火,我暖你以烟火”的默契,彰显了中国人在灾难面前的团结与温情。 它不仅是对救援者的感恩,更是军民鱼水情的深刻诠释。正如当地村民所说:“洪水冲垮了房子,但冲不垮人心。” 在这场送别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灾难后的守望相助,更是刻在文明基因里的家国情怀,当迷彩服与侗布衣裳交织成河,当离别的轰鸣与送别的哭声汇成交响,这份跨越生死的信任与牵挂,比任何钢筋水泥的堤坝都更坚固,比任何天灾都更强大。

0 阅读:2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