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地主王学文收养红军烈士遗孤,生母建国后寻子。 王学文是甘肃临泽县花园村的一个普通农民,说是地主,其实也就是家里有点田,能勉强糊口。他在村里当过民团大队长,管着村里的治安,平时为人老实厚道,村里人都说他是个靠得住的人。1937年那会儿,红西路军打到临泽附近,日子乱得不成样子。就在这时候,红军九军政治部副部长吴仲廉生了个儿子,爹是红军将领曾日三。孩子刚落地,吴仲廉就找到村里的苏维埃委员张永禄,想托个信得过的人家养着这孩子。 张永禄瞅了一圈,最后挑中了王学文。为啥?他家刚添了个小男孩,媳妇还有奶水,能喂饱这红军娃,再加上王学文身份特殊,在村里有点地位,藏个孩子不容易被人怀疑。王学文没多想,接下了这事儿,把孩子抱回家,取名叫王继曾,意思是继承曾日三的遗志。从那天起,这孩子就成了他家的一员。 曾日三和吴仲廉都是红西路军的人,1936年底跟着部队到了甘肃。那时候,红西路军在徐向前和陈昌浩带领下,打算在河西走廊站稳脚跟,可惜碰上了马家军的围追堵截。曾日三是红军里的骨干,作战经验丰富,吴仲廉则是政治部的干部,怀着八九个月的身孕还坚持工作。1937年初,吴仲廉在临泽沙河堡生下儿子,可这孩子来得太不是时候——外面炮火连天,红军连粮食都凑不齐,更别说养个婴儿了。 俩人合计了一下,觉得带着孩子上战场不是办法,只能托给当地老乡。交给王学文那天,吴仲廉心里肯定不好受,但也没别的选择。没多久,战事更糟了。3月14日,西路军在石窝山开了最后一次会,决定分头突围。曾日三带着部队冲出去,结果没跑多远就牺牲了。吴仲廉更惨,在祁连山被马家军抓住,押到西宁,又送到南京,差点就回不来了。 王学文把王继曾带回家后,跟自家孩子一样养着。他媳妇喂奶,他干活儿挣钱,日子虽然紧巴,但也没亏待这孩子。可好景不长,1939年,马家军听说他收养了个红军遗孤,觉得这事儿不简单,直接把他抓去兰州关了起来。马家军那帮人可不是啥好东西,抓人下手狠,王学文在里面吃了不少苦,家里也没了顶梁柱,日子过得更艰难了。 不过,王学文一家没放弃王继曾。他媳妇带着几个孩子咬牙撑着,村里人也多少帮了点忙,总算把这红军娃保了下来。直到解放前夕,地下组织把王学文救出来,他才回到临泽。那时候,他头发都白了不少,可一回家就问:“那孩子咋样了?”足见他把这事儿看得多重。 全国解放后,吴仲廉熬过了国民党那段日子,被我党救回,1950年调到兰州军区。她一安顿下来,就开始打听儿子的下落。当年分开时孩子太小,她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回来,但凭着当年的线索,她托人四处问。好在临泽不算太大,王学文的事儿在当地也有点名气,最后还真找到了王继曾。 那年王继曾14岁,已经长成个大小伙子了。吴仲廉派人把他接走,临走前还给王学文家送了块大红匾,上头写着:“学文同志,你为革命抚养后代,人们永远记在心中!”王学文没啥文化,看不懂字,可听人念出来,眼睛都湿了。后来,吴仲廉还常帮衬王学文家,两家就这么连上了情分。
1937年,地主王学文收养红军烈士遗孤,生母建国后寻子。 王学文是甘肃临泽县花园
昉晓风歌
2025-07-04 04:43:45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