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止损,韩国真就保不住经济了。中方的反制,虽然来得晚了五天,但一出手就让人明白:这不是儿戏。 6月26日,韩国政府宣布对中国不锈钢厚板加征20%的反倾销税,理由是中国产品“冲击韩国产业”。这明摆着是给美国递投名状,因为特朗普正逼着韩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威胁要对韩国汽车、钢铁加征关税。韩国以为这样就能讨好美国,可没想到,中方的反制来得又快又狠。 6月30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自7月1日起,对原产于韩国的不锈钢钢坯和不锈钢热轧板/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这一措施直接命中韩国钢铁产业的要害。要知道,韩国钢铁产业本来就面临着内需疲软的困境。浦项制铁经营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称,韩国钢铁内需今年预计将降至4610万吨,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中国的反制措施,无疑让韩国钢铁产业雪上加霜。 韩国的这一做法,不仅没能讨好美国,反而让自己的经济陷入了更深的危机。韩国经济形势之严峻,连总统李在明都直言“绝望”。据韩国央行数据显示,韩国2024年经济增速为2%,不及此前预期。与此同时,韩国2025年第一季度GDP萎缩,同比下降0.1%。这是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收缩。韩国央行已将2025年全年GDP增速预期从之前的1.5%大幅下调至0.8%。 韩国经济的困境,根源在于深层结构性矛盾。韩国经济高度依赖重化工业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面对全球市场环境变化,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困难。作为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韩国在能源、粮食等关键领域对外依赖程度较高,这一结构性弱点在国际供应链波动中进一步放大了经济脆弱性。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持续低迷造成劳动力供给紧张,进而抑制内需增长,消费动能不足日益显现。长期以来财阀主导的政商结构使经济权力高度集中,削弱了中小企业活力,抑制了创新生态的发展。 面对经济困境,李在明政府紧急制订了一项补充预算案,包含发放全民消费券、加大投资、支援个体业者和弱势群体、稳定财政等内容。然而,这些措施更多着眼于“治标”,尚未展现出“刮骨疗伤”式的结构性改革决心和力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成日指出,韩国当前面临的并非短期性的经济波动,而是具有持续性和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单纯的财政刺激手段,难以触及问题的核心。 更糟糕的是,韩国还面临着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对韩国汽车、钢铁加征关税的“大限”将至,而韩美谈判进展缓慢。韩国新任贸易部长访问美国后,未公布详细成果。有韩国高级官员表示,双方可能无法在7月9日前完成谈判,韩方正寻求延长关税暂缓期。如果美国真的对韩国加征关税,韩国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将遭受重创。
【越南跟美国签了,中国出口面临风险,不到24小时局势反转】被羞辱过一次的越南
【23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