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只给了10天期限,要求中国取消稀土限制,王毅4个词斩钉截铁。6月25日,中方外长王毅会见美方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对中美关系用四个词进行阐释,表明了合作大于对抗的态度,而反观美方则是越来越急切,想着在十天内解决稀土问题。 稀土是17种特殊元素的统称,别看名字里有“稀”,其实地壳里不算少,但提炼起来费劲得很。它们是高科技的基石,比如智能手机屏幕、电动车电池、风力发电机,甚至战斗机的导航系统,没了稀土全都得歇菜。中国现在掌控着全球80%以上的稀土供应,简直是卡住了世界的脖子。美国、日本这些国家早就眼红,但自己挖又太贵太慢,只能干瞪眼。 这事儿得从2010年说起。那年,中国以环保为由限制稀土出口,价格一下飙了好几倍。当时正好跟日本有点领土纠纷,外界都觉得这是中国在使招。日本急了,拉着美国和欧盟去WTO告状。2014年,WTO判中国输了,限制取消,但这并没解决问题。美国还是得靠中国供货,自己那点稀土产业搞了半天也没起色。依赖没断,矛盾反而越攒越多。 最近,美国突然放大招,说中国必须在10天内放开稀土限制,不然就后果自负。具体啥后果没明说,但猜也能猜到:加关税、制裁,或者别的硬招。这通牒来得急,估计是美国觉得稀土短缺已经威胁到自己的科技和安全底线了。毕竟,现在芯片、军工啥的都得用稀土,拖下去真扛不住。 面对这压力,中国外长王毅一点没怂。6月25日,他在会见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时,用“合作大于对抗”四个字概括了中美关系。这话听着简单,但分量不轻。意思是,中国愿意谈,愿意合作,但前提是你美国得拿出诚意,别老想着用拳头压人。艾利森这人也不简单,写过《注定一战》,专门研究中美会不会打起来。他跟王毅聊啥外界不清楚,但这四个字传出来,明显是给美国递了个信号:想解决问题,坐下来谈,别瞎折腾。 反过来,美国这边看着是真有点急赤白脸。10天期限一出,感觉像是下了决心要速战速决。可能是国内产业喊缺货喊得太厉害,也可能是怕中国再拖下去,自己在全球科技链里更被动。这些年,美国一直想搞自己的稀土产业,还找过澳大利亚、加拿大帮忙,但进展慢得像乌龟爬。中国这边呢,稳稳当当坐着供应商老大的位置,急也没用。 10天期限一到,事情肯定得有个说法。如果中国不松口,美国真动手,贸易战可能再升级,全球供应链得跟着抖三抖。尤其是科技和国防领域,稀土一卡,谁都跑不了。但如果中国妥协了,美国会不会得寸进尺?以后谈判会不会更吃亏?这局面太微妙了,牵一发动全身。而且,中美关系本来就因为贸易、技术、人权啥的绷得挺紧,稀土这根弦再崩了,后果不好说。 王毅那四个字其实不光是回应稀土的事儿,也是给中美关系定了个调。现在两国在好多领域都针锋相对,但谁也不想真彻底翻脸。合作大于对抗,说白了就是大家都有得赚的时候,别老想着斗个你死我活。可现实是,美国急着摆脱对中国依赖,中国又不想让人随便捏软柿子,这平衡不好找。
印度现在为何急于和东大进行永久性的边界谈判?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再不进行谈判,
【16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