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晚宴,李连杰遇见了童自荣。助理跟他介绍:“这位就是在《少林寺》为你配音的童自荣老师 。”李连杰瞄了眼,招呼也没打就走过去了 。
娱乐圈里,明星们的故事总是带着点戏剧性。这次晚宴上的小插曲,把功夫巨星李连杰和配音大师童自荣推到了聚光灯下。一个是靠拳脚打出一片天的动作明星,一个是用声音赋予角色灵魂的幕后功臣,两人的交集本该是段佳话,可现实却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说起童自荣,老一辈观众肯定不陌生。他1944年出生在江苏丹阳,回族出身,1962年考进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66年毕业后留校教书。
1973年,他进入上海电影译制厂,开始了配音生涯。那时候,译制片是很多人接触国外电影的窗口,童自荣的声音就是其中最亮的招牌。1979年,他为《佐罗》配音,洒脱又带点侠气的声音让人一听就忘不了。那部片子火遍大江南北,他也一下成了配音圈的顶流。后来,他又给《黑色郁金香》《铁面人》配音,经常一人分饰两角,硬是靠嗓子把角色的魂儿给撑起来。
1987年,法国演员阿兰·德龙来中国,特地跑去上海电影译制厂见童自荣。面对这位国际大咖,童自荣还有点拘谨,问自己的配音咋样。阿兰·德龙笑着说:“你声音特别棒,以后我的片子在中国上映都找你!”这话让童自荣心里热乎了好一阵,也成了他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再说到《少林寺》,1982年那会儿,这片子可是现象级的存在。童自荣给李连杰演的觉远配音,用那种质朴又坚定的语气,把一个年轻和尚的信念感诠释得淋漓尽致。李连杰的动作加上童自荣的声音,觉远这个角色才算彻底立住了。这部片子让李连杰红了,也让童自荣的声音留在了无数观众的记忆里。
《少林寺》大获成功后,上海搞了一场影视圈的晚宴,庆祝这股热潮。童自荣作为觉远的配音演员,自然也在邀请名单上。他挺期待能跟李连杰碰个面,毕竟俩人通过这部片子有了合作渊源,虽然之前没见过。晚宴上,李连杰在人群簇拥下出场,助理赶紧上前介绍:“这位是童自荣老师,他在《少林寺》里为你配音。”结果呢,李连杰就瞄了童自荣一眼,眼神冷得像冬天里的风,连个招呼都没打,转身就走过去了。 这一下子让童自荣挺不是滋味。他毕竟是前辈,又为李连杰的角色付出了心血,怎么也该有点基本尊重吧。据说童自荣当时愣了愣,心里有点堵,后来跟旁边人嘀咕:“他功夫好,演技也不赖,可这礼貌真是差了点。我连阿兰·德龙都见过,人家可没这样。”这话听着挺接地气,也透着点失望。毕竟,阿兰·德龙那种国际巨星都对他客客气气,李连杰这态度实在让人有点下不来台。
这场晚宴的风波就这么传开了。有人说是李连杰太忙,没顾上;也有人觉得他年纪轻,刚红起来,可能有点飘。到底咋回事,外人不好下结论,但这事儿确实让童自荣心里留了个疙瘩。
2004年,译制片行业走下坡路,童自荣从上海电影译制厂退休,结束了三十多年的配音生涯。退休后,他日子过得挺简单,跟老伴儿住在上海一栋老房子里,30平米的小屋收拾得干干净净。没事就参加点公益活动,聊聊配音那些事儿。2014年,他在合肥大剧院办讲座,跟观众讲配音的门道;2015年,他还去上海福利院朗读信件、唱歌,给大家带去点温暖。
不过,童自荣没真放下他的老本行。2015年,他复出为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配音,演了个反派“混沌”。那会儿他都70多岁了,嗓子还是那么有劲,低沉又阴险的调调把角色衬得活灵活现。后来他还接了几次反派角色,跟以前多配正面人物的风格反差挺大,观众看了都说牛。这份对艺术的热爱,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那次晚宴的事儿,时间一长也就淡了。童自荣后来提起来,语气挺平静,估计也就是当个小插曲。他继续专注配音,把声音留给更多作品。而李连杰呢,拍了《黄飞鸿》《霍元甲》,成了国际功夫巨星。俩人之后没啥交集,那场晚宴的尴尬就像个小石子,丢进水里泛点涟漪就没了。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童自荣是配音界的泰斗,李连杰是动作片的大腕,俩人都是靠真本事吃饭的。可那一眼、那一走,愣是让人觉得有点别扭。娱乐圈里,表面光鲜,底下的人情味儿却不好说。童自荣的失望,其实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为那种被忽略的付出。配音演员不像主 演露脸,可他们的努力一样是作品的一部分。
李连杰那天的冷淡,可能真不是故意的。刚出名那会儿,他才20岁出头,周围人捧着,可能还没学会怎么处理这种场合。但不管咋说,这事儿提醒大家一个道理:不管你多红,基本的礼貌不能丢。童自荣没记仇,还照样干他的事业,这份胸怀也挺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