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有个叫黄杰夫的人提了个政策,说艾滋病没那么可怕,要让感染的人能自由进中国。
后来国家真改了法规,放开了对艾滋病携带者的入境限制,还调整了防控方向。
最近看到网友提了个挺有意思的说法,说是既然要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不如直接公开患者身份,这样大家心里有数,日常接触时注意防护,反而能减少恐慌。
这观点一出,评论区直接炸锅——有人觉得“公开信息能保护更多人安全”,也有人怼“这和贴标签有什么区别?隐私权还要不要了”。
其实这事儿真挺矛盾的,专家之前也说过既要防病又不能搞歧视,但具体怎么拿捏分寸,到现在也没个准信儿。
比如去年有个社区想搞匿名检测登记,结果被居民集体反对,说是“知道有患者住附近,心里总膈应”,你们觉得这种心态到底该怎么破?
任飞扬
错误决定损失的不但是天文数字的金钱还有无法统计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