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种族歧视的脏话,背后是西方殖民主义百年未散的毒气。 英国摇滚乐队Oasis主

兔影摇光逐月来 2025-07-03 17:28:34

一句种族歧视的脏话,背后是西方殖民主义百年未散的毒气。 英国摇滚乐队Oasis主唱利亚姆·加拉格尔在社交媒体上敲下“Ching Chong”时,可能以为这只是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但当这个中文音译作“秦腔穷”的词引爆全球华人群体的怒火时,我们看到的是一道跨越三个世纪的种族歧视伤疤被重新撕开。 这个诞生于十九世纪美国太平洋铁路工地的词汇,当年被爱尔兰劳工用来侮辱留辫子、勤勉存钱的中国工人。而今天,当加拉格尔因沙特球队击败英格兰而迁怒华人时,历史以荒谬的方式重演。 ## 01 傲慢道歉难平众怒 加拉格尔的推文像一颗炸弹,瞬间引爆了全球社交媒体。在引发海啸般的批评后,他删帖却毫无悔意,一句“取关无所谓”彻底激怒了乐迷。 随后在抵制浪潮中,这位摇滚歌星才勉强挤出一句道歉:“抱歉,如果我之前的推文冒犯了任何人,那不是故意的,你知道我爱你们所有人,而且我不会歧视你们。和平与爱LGx。”。 这份毫无悔意的声明引发更大范围抵制。乐迷们删除收藏的歌曲,丢弃周边产品,甚至呼吁解散乐队。 Oasis官方账号直接开启“一键防护”屏蔽评论,被批逃避责任。与其合作的阿迪达斯联名系列也遭唾弃,商业价值面临重创。 ## 02 百年毒词的起源真相 “秦腔穷”的源头可追溯至1863年太平洋铁路建设现场。一万多名华工承担着最危险的爆破和开凿任务,仅用13个月就打通了最艰难的隧道。 爱尔兰劳工嫉妒华工不酗酒、能存钱的习惯,便针对留辫子的中国劳工发明了“清虫”这一侮辱性称呼,后演变为“Chingchong”。 在**英国权威词典中**,这个词明确标注为歧视语。《牛津字典》拒绝收录,《维基词典》专门注明其含有“对中国人或其他亚洲人的冒犯或种族歧视态度”。 ## 03 全球华人的坚决反击 面对这一侮辱性词汇,华人群体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反击。2025年5月,意大利曼图亚一家店铺内,当三名意大利女子挑衅中国店主“秦腔穷”时,店主用流利英语当场驳斥并将她们驱逐出店。 这段视频被网友誉为“**教科书级反歧视示范**”,展现了中国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 更值得关注的是跨文化行动。伊拉克网红“老王在中国”与中阿卫视记者方浩明联手,向阿拉伯国家主流媒体普及“秦腔穷”的歧视性含义。这一行动在中阿两国收获大量好评,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清除种族歧视词汇的共同愿望。 ## 04 文明对话的国际共识 清除“秦腔穷”这类毒词,正是践行联合国倡导的文明对话精神。2024年6月,第78届联大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将每年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对话是通往和平之路**。”复旦大学张贵洪教授指出,文明对话的核心在于“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文明力量、为人类繁荣进步提供持久动力”。 在全球文明倡议框架下,中国已推动成立联合国维和人员安全之友小组、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等多个跨文明对话平台。 ## 05 扫除毒词的时代使命 “秦腔穷”这类词汇的毒性,不仅在于词汇本身,更在于其背后的殖民主义心态和种族优越感。这类词汇在西方漫长的殖民历史中滋生,至今仍在毒害全球种族平等。 当我们呼吁给这类辱华词汇“来个大扫除”时,**目的不是制造对立**,而是“在国际范围内倡导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包容的文化,尊重不同文明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正如去年联合国将春节列为假日所展现的,文明互鉴正成为国际共识。扫除“秦腔穷”这类历史毒词,正是为人类文明对话扫清障碍的必要行动。 曼图亚中国店主面对歧视词汇的坚定回击,阿拉伯博主向中东媒体普及“秦腔穷”的毒性含义,全球乐迷对加拉格尔的集体抵制——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正在编织一张覆盖全球的反歧视网络。 当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迎来第二个年头,清除“秦腔穷”这类殖民时代遗毒,已成为构建平等国际话语体系的必经之路。每个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种族歧视词汇,都在为人类文明对话清出一块新地基。 > 历史不应重演,尊严不容践踏。 **综合自环球时报、搜狐新闻、新浪财经等媒体报道**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兔影摇光逐月来

兔影摇光逐月来

兔影摇光逐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