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甘岭战役一结束,洪学智等人立即前来考察,他看后感慨说:上甘岭如果没有坑道,上甘岭战役的结局会是怎样?想起来都后怕…… 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李军指挥官范弗里特下令出动大批飞机轰炸上甘岭区域。 紧接着美军第七师和伪军第二师共七个营兵力向高地发起冲锋。 三百门大炮火力全开,四十多架飞机轮番轰炸,三十多辆坦克掩护步兵冲击。 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接到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报告后,发出坚决守阵地命令。 秦基伟所在十五军原属陈赓兵团,擅长坑道作战。秦基伟接到指令回应全体将士已动员完毕,誓死阻击来敌。 坚守上甘岭两个高地志愿军仅有两个连兵力。敌军每天以几个团规模疯狂进攻。 志愿军士兵凭借坑道顽强阻击,敌军仰攻阵前积尸累累。 战斗持续到15日两连损失过半,被迫退入坑道坚持。 当夜秦基伟调两个营配合反攻,地表阵地重归掌控。秦基伟即刻调整策略针对集团冲锋猛攻,短短几天敌军伤亡近万,接近第一次战役歼敌数量。 18日战火未停,敌军再次占领地表阵地,志愿军退守坑道。 秦基伟紧急增援七个连反扑。 19日夜志愿军炮群在坑道战士无线引导下猛轰地表目标,随后七个连分路反击。 秦基伟在指挥所全程关注进展,起初反击顺利,不久接到前线紧急报告称597高地零号阵地火力点复活进攻受阻。数小时后传来消息,部队已突破障碍夺回高地。 黄继光为开路扑向敌人机枪眼牺牲,秦基伟率全员默哀致敬。 黄继光牺牲次日敌军再度大举进攻。秦基伟指挥炮群靠无线通信精准轰击,灭敌数百近千。 范弗里特恼羞成怒调更多伪军冲锋,高地守军寡不敌众退入坑道。 战役转入新阶段,秦基伟要求四十五师坑道部队撤下休整,前线指挥官却争相请战。 政委谷景生果断强行下令,三十一师一个连深夜接管597高地坑道。 被换下连长双眼负伤仍坚持传递战场信息。 新接任张连长刚接手就遇敌炸洞口危机,他立刻呼叫炮火支援打退威胁。 同时后勤体系迅速运转,洪学智组织改进水桶设计防漏应急运水,坑道战士得以补充战斗力。 10月30日夜志愿军司令部完成反击部署,一百零四门大炮齐轰597高地,十五军两个连紧跟炮火冲锋,张连长率坑道部队配合夹击肃清火力点。 激战一昼夜阵地全复,张连仅剩十余人。此后十五军十二军协同夺回全部高地。 11月25日上甘岭炮声沉寂战役结束。 洪学智等人随即赶赴现场考察,只见高地土石被炸松一米多深寸步难行,坑道多处坍塌。 秦基伟总结战役数据:敌军投入六万兵力、三百门火炮、一百七十辆坦克、三千架次飞机,炮弹逾一百九十万发,炸弹超五千枚。 志愿军四万兵力、一百三十八门火炮和四十七门高炮参战,凭借坑道战术歼敌近半自身损失远低。 洪学智目睹感慨阵地狭小仅三点七平方公里,若无坑道结局不堪设想。 岁月流逝战斗痕迹却永镌史册。 近年来洪学智将军功绩广泛纪念,例如军事博物馆专门推出抗美援朝英雄展陈设其遗物影像。 洪虎先生参与纪录片制作讲述前辈故事传承精神使命。这些活动让更多普通人理解那场血火考验。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报道:“上甘岭战役历史回顾与英雄人物纪实” 央视纪录片《抗美援朝》系列洪学智专题篇章 中国军网发布:“秦基伟上将生平事迹展在京开幕” 新华社专稿:“洪虎谈洪学智将军与抗美援朝记忆”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1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