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9年,陆秀夫背起8岁的小皇帝,问道:大势已去,陛下可愿与我跳海殉国?来保我

静雅阶苔染露寒 2025-07-03 14:50:10

1279年,陆秀夫背起8岁的小皇帝,问道:大势已去,陛下可愿与我跳海殉国?来保我大宋名节。小皇帝哭着回答道:朕也不愿苟活在这世上。随后二人便纵身一跃投入了茫茫大海中。 1279年,崖山的海风格外凛冽。陆秀夫站在礁石上,望着远处元军的战船逐渐逼近,手中的剑握得更紧了些。 他转身走进临时搭建的营帐,8岁的小皇帝赵昺正坐在那里,小小的身子裹在宽大的龙袍里,显得格外单薄。 “陛下。”陆秀夫跪下,声音有些沙哑。小皇帝抬起头,眼睛里还带着未干的泪痕。“陆爱卿,外面的情况怎么样了?” 陆秀夫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元军已经包围了崖山,张世杰将军正在率军抵抗,但……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小皇帝低下头,小手紧紧攥着衣角。他虽然年幼,但早已明白眼前的局势。自从临安陷落,他们一路南逃,身边的将士越来越少,粮草也所剩无几。 陆秀夫看着这个孩子,心里一阵酸楚。他本是文官,如今却要带着幼主颠沛流离,面对这样的绝境。 “陛下,大势已去。”陆秀夫缓缓说道,“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小皇帝抬起头,稚嫩的脸上带着超乎年龄的平静:“爱卿但说无妨。” 陆秀夫深吸一口气:“若城破,陛下可愿与臣一同跳海殉国?以保我大宋名节。” 帐外传来厮杀声,越来越近。小皇帝沉默了片刻,眼泪终于落了下来:“朕也不愿苟活在这世上。”陆秀夫眼眶湿润,重重地磕了个头:“臣,遵旨。” 此时,张世杰浑身是血地冲进帐内:“陆大人!元军已经攻上来了,我们的人顶不住了!”陆秀夫站起身,拍了拍张世杰的肩膀:“张将军,这些年辛苦你了。”张世杰一愣,随即明白了什么,咬牙道:“我再去杀几个鞑子!”说完便提刀冲了出去。 陆秀夫帮小皇帝整理好衣冠,牵着他的手走出营帐。海风扑面而来,带着咸腥的气息。远处的海面上,元军的战船已经靠岸,黑压压的士兵正在涌来。宋军残部仍在拼死抵抗,但败局已定。 杨太后得知消息,踉跄着赶来。她一把抱住小皇帝,泣不成声:“我儿...”陆秀夫在一旁静静站着。片刻后,杨太后擦干眼泪,整了整衣衫:“本宫是大宋太后,岂能受辱于胡虏?” 说完,转身朝海边走去。宫女们哭喊着想要阻拦,却被她挥手制止。在众人的注视下,杨太后一步步走入海中,直到被波涛吞没。 岸上的将士们见此情景,纷纷放下武器,一个接一个地走向大海。有人高喊着“大宋万岁”,有人默默流泪,但没有人选择投降。 陆秀夫牵着小皇帝的手,缓缓走向最高的礁石。小皇帝的手在发抖,但脚步很稳。“陛下怕吗?”陆秀夫轻声问。 小皇帝摇摇头:“有爱卿在,朕不怕。”陆秀夫蹲下身,将小皇帝背在背上:“那臣带陛下去个地方。”他一步步走向礁石边缘,下面就是汹涌的海浪。 海风呼啸,仿佛在呜咽。远处,元军的喊杀声越来越近。陆秀夫回头望了一眼这片他们坚守的土地,轻声吟道:“人生自古谁无死...”小皇帝接道:“留取丹心照汗青。” 浪花拍打着礁石,溅起的水珠打湿了他们的衣袍。陆秀夫紧了紧背上的小皇帝,纵身一跃。海面泛起巨大的浪花,随即恢复平静。 幸存的宋军将士目睹这一幕,纷纷跪地痛哭,有人拾起武器继续战斗,有人跟随他们的脚步投海殉国,文天祥在元军大营中听闻此事,手中的笔掉落在地。 他望向南方的天空,久久不语。后来他在狱中写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诗句里,藏着多少对故国的思念,对同僚的哀悼。 元军主帅张弘范站在崖山高处,望着海面上漂浮的宋军尸体,沉默良久。他下令打捞殉国者的遗体,并立碑纪念。有部下不解:“大帅为何对敌人如此礼遇?”张弘范叹道:“忠义之士,当受敬重。” 消息传到元大都,忽必烈听闻宋室君臣集体殉国的壮举,也不禁动容。他下令厚葬捞获的遗体,并善待投降的宋室宗亲。但这一切,陆秀夫和小皇帝都看不到了。 海潮依旧拍打着崖山的礁石,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悲壮的日子。十年后,有渔民在附近海域打捞到一块玉佩,经辨认是宋室之物。当地百姓自发建了座小庙,供奉那些不屈的英魂。每逢清明,总有人来此祭奠,香火不绝。 岁月流逝,朝代更迭,但这个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人们记得那个背着小皇帝跳海的忠臣,记得那些宁死不降的将士。他们的选择,在后人眼中或许过于决绝,但那份对信念的坚守,永远值得敬重。 信息来源:《宋史》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静雅阶苔染露寒

静雅阶苔染露寒

静雅阶苔染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