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的微博,提到“如果你对自己产品有信心,就把自己优点说出来”有感而发。昨天

郭淮谈汽车 2025-07-03 11:15:21

看到 的微博,提到“如果你对自己产品有信心,就把自己优点说出来”有感而发。

昨天的“万分感谢”直播,这有么一段话:“我看到有的车企专门出了针对小米YU7的拦截应对话术。仅仅是露出的部分,我仔细看了,实在不太准确。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做真的不是太好,我们不建议同行们这么做。”

让我想到了前几年看的一本书《体验驱动变革》,详细讲述了传统车企的“产品对标开发”流程,并提出了“根据用户体验来开发”的新流程。

- 对标开发:先选一个竞品车型,把尺寸、动力、配置一一对照,画出技术参数图谱,再倒推自家车型的设计指标。这种方法虽然理性、系统,但往往忽略了用户真实的体验需求。特别是在智能化变革时代,初期由于“无标可对”导致很多奇葩的智能功能出现。

- 基于用户需求开发: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新的开发思路:不是从参数出发,而是从用户的使用场景、情绪反应、体验痛点入手,反向定义产品结构。这种方式更难,但一旦做对,产品的差异化与用户黏性就会显现。

回到雷军这段话上,他想表达的是:每家产品把自己的优点讲出来,去争取自己的独特用户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拦截应对小米YU7”呢? 特别是还有很多不太准确的部分。

举一个例子来帮助理解: 你想追一位女神,她有100名追求者,而你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赢得竞争,就有两种思路:

- 竞品导向(对标开发):你先研究她目前最喜欢的那位追求者,分析他的身高、学历、爱好、穿搭风格,甚至微信发消息的语气,然后照着这个模板尽可能复刻自己。你可能做到了80%、90%,但最终还是“像别人”而不是“是自己”,她也未必有感觉。

- 用户导向(体验驱动):你不去盯着竞争对手,而是试图真正了解她的内在需求:她是想找一个一起打游戏的搭子?还是一个能听她讲废话、不轻易评判的朋友?当你围绕这些真实体验去塑造关系,你可能不是最帅、最强的那一个,但是最“对”的那一个。

放到汽车行业,这其实就是雷军那段话的内核:别总想着“拦截竞争对手”,你应该更在意“赢得用户偏爱”。而这份偏爱,不是靠参数堆出来的,是靠每一个细节的体验共鸣。

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方式可以选择 小米YU7产品经理

0 阅读:23
郭淮谈汽车

郭淮谈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