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红军军委书记罗南辉被捕,敌人还没有用刑,他自己就先招了,为了试探他,

粉头发的咔咔 2025-07-03 10:31:43

1930年,红军军委书记罗南辉被捕,敌人还没有用刑,他自己就先招了,为了试探他,敌人放他出狱,没想到他却说:“千万不要放我出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0年冬天,罗南辉被派往万县执行任务,彼时他已是中共川东特委军委书记,肩负着建立和巩固地下组织的重任。 万县地处交通要道,敌情复杂,他到达前几日,一名叛徒已将他的行踪出卖给了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他按时出现在接头地点顺和旅馆时,守株待兔的敌人立即将其逮捕,罗南辉落入敌手。 被押解到重庆反省院后,罗南辉心知敌人掌握的并不全面,由于长期从事秘密工作,他的身份在许多任务中都保持了良好的隐蔽性。 敌人虽然知道有人要到万县执行交通任务,但并不确定这个人就是中共高层干部,因此,在审讯之初,敌人并未急于用刑,而是先行试探。 罗南辉清楚,如果被敌人确认身份,不但自己性命难保,更有可能牵连整个组织,后果不堪设想,他迅速调整思路,决定利用敌人掌握信息有限的情况,自导一场心理迷局。 他没有否认自己是红军,而是主动承认身份,说自己只是跑腿送信的小兵,他说的话内容不深,仅限于行程和传信这种边缘信息,既给了敌人一些“收获”,又有效地模糊了重点。 他衣着破旧、面容憔悴、语气低软,表面看像是个没有骨气的普通士兵,他在狱中表现得极其顺从,甚至主动向看守请示能不能留下来多住几天,理由是牢里有饭吃。 看守们起初觉得他不过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也没有再加盘问,觉得这个人无甚价值,有人甚至怀疑是不是抓错了人,便把情况上报,审讯人员将他反复盘问,但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信息。 几天后,敌人打算释放他,他表现得极不愿意离开,说外面没活干,没饭吃,倒不如监狱里还有碗粥喝。 这番话让看守们摸不着头脑,更加确信他就是个游手好闲的无赖分子,不可能是组织中重要人物,在敌人眼中,他已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角色,几番权衡后,国民党方面最终决定将其释放。 从重庆回到组织后,罗南辉第一时间将此行经过上报,他没有因为自己曾在敌人面前表现得懦弱而感到羞耻,相反,他的表现赢得了组织的高度肯定。 他以冷静沉着的心态,挽救了可能暴露的多名交通员和潜伏干部,他清楚,一个人的牺牲并不可怕,怕的是因个人而引发组织更大的损失。 恢复自由后,罗南辉立刻投入工作,继续开展兵运和除奸工作,他对形势判断敏锐,手段果断,在成都,他带领除奸小组清理叛徒,维护组织安全。 他还曾参与策动川军士兵倒戈,壮大红军力量,1933年,他在前线组织起义队伍加入红四方面军,参加反围剿斗争,同年秋季,他被任命为红三十三军副军长,表现出色。 他作战勇敢,思维清晰,对士兵关怀备至,是红军中的一员优秀指挥员,1935年随部队参加长征,翻越雪山,跋涉草地,他始终与战士同甘共苦,从不因职务高低而享特殊待遇。 他的脚常年被冻疮缠绕,却从未因病请假,他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组织粮草筹集任务,深入牧区与群众打交道,保障部队补给,展现了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 1936年,红军在甘肃展开会师,罗南辉所在部队担任后卫,负责抵挡追兵,在会宁大墩梁一带,敌人突然发动空袭。 他指挥部队有序转移时被弹片击中,倒在血泊中,他临终前始终未放弃指挥,年仅28岁的罗南辉,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的牺牲并未被遗忘,他用一次与敌人对峙中的智慧选择保住了无数同志的性命,他在最危急关头展现出非凡的冷静和责任心,即便是在敌人牢狱中,他也用最朴素的办法守护着最重要的机密。 他的那句“不要放我出去”,不是求生,而是一种掩护,一种坚持,一种牺牲,他不是怕苦的人,他只是更懂得什么是对的。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但他的行动比语言更有分量,他的一生,虽短暂,却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新华社——喋血长征的青年将军——罗南辉

0 阅读:0
粉头发的咔咔

粉头发的咔咔

粉头发的咔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