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95年,梅葆玖先生收徒李胜素时的合影。当时李胜素29岁,梅葆玖先生61岁,李胜素成为梅先生在山西的第一位弟子。名师出高徒,如今李胜素也是家喻户晓的、深受观众喜爱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了。 1995年的那场拜师仪式,看似简单,却意义非凡。梅葆玖先生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儿子,梅派艺术的正宗传人。他61岁时,已经是京剧界的泰斗,而李胜素不过29岁,年轻又有天赋。这场仪式不是随便收个徒弟,而是梅先生对京剧未来的一次深思熟虑的选择。 那时候,京剧不像现在这么受关注,很多人觉得这门艺术老套,甚至快要没落。梅先生却坚持要把梅派艺术传下去。李胜素能被选中,不光是因为她嗓子好、扮相美,更因为她有股子韧劲和对京剧的热爱。这张合影就像一个信号,告诉大家:京剧还没完,传承才刚开始。 李胜素是山西人,1995年拜师时,她已经是山西京剧团的一员,但名气还没传开。作为梅葆玖先生在山西收的第一个弟子,她的身份有点特别。那时候,京剧传承多靠师徒制,拜师不是走个形式,而是真刀真枪地学艺。梅先生挑中她,说明她身上有别人没有的潜质。 当时的李胜素,虽然有基础,但离大师还差得远。她得从头学梅派的唱腔、身段,甚至怎么拿捏角色的感情。梅先生教得严,她学得也认真。这段师徒缘分,成了她后来成功的起点。 梅派艺术是京剧里的一朵奇葩,讲究唱腔婉转、表演细腻。梅兰芳先生当年靠红遍大江南北,梅葆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再传给李胜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梅先生教李胜素,不光是教技巧,更是在传一种感觉。比如《贵妃醉酒》里的杨贵妃,得唱出醉态,又不能失了端庄;《穆桂英挂帅》里的穆桂英,要有英气,还得带点女性的柔美。李胜素跟着梅先生学这些,一点一点磨出来。她不是天生就会,而是靠无数次练习,把梅派的魂儿刻进了骨子里。 拜师之后,李胜素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1995年那会儿,京剧市场不算景气,观众少,演出机会也不多。她得一边学艺,一边找舞台证明自己。梅先生的指导给了她底气,但真正出名,还得靠她自己闯。 慢慢地,李胜素开始在各种演出中崭露头角。她的嗓子清亮,表演又有感染力,观众一看就喜欢。到了2000年后,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尤其是演梅派经典剧目,像《宇宙锋》《凤还巢》,几乎场场爆满。她把梅派的精髓演活了,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京剧。 李胜素的成就,不止在国内。梅葆玖先生当年就希望京剧能走出去,李胜素真把这事儿干成了。她带着梅派戏登上国际舞台,像美国、欧洲、日本,外国观众看得目瞪口呆。京剧这门中国艺术,靠她多了一份世界影响力。 比如,她演《贵妃醉酒》,外国人不懂唱词,但看她那身段、眼神,全都明白了角色的故事。这种魅力不是随便练练就能有的,是梅派传承在她身上的延续,也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李胜素成名后,没忘自己是梅派传人。她不光演戏,还带徒弟,把学到的东西再传下去。京剧这行不好干,年轻人愿意学的少,她却觉得这是责任。梅先生当年怎么教她,她现在就怎么教别人。 她常说,京剧不是老古董,是活的文化。只要有人愿意学,她就愿意教。这种态度,让人觉得京剧还有希望。她的努力,也让梅葆玖先生的期望有了回报。 说到李胜素为啥能成名,有人觉得是她运气好,拜了个好老师。其实没那么简单。梅先生是名师,但名师出高徒的前提,是徒弟得争气。李胜素的天赋是基础,但她后天的努力更重要。 学京剧苦得很,嗓子得天天练,身段得反复抠,一个戏可能排好几个月。她29岁拜师时,已经不算小了,但她硬是凭着一股子拼劲,追上了别人。她的成功,是天赋和汗水换来的,没半点侥幸。
这是1995年,梅葆玖先生收徒李胜素时的合影。当时李胜素29岁,梅葆玖先生61岁
甜心宝贝笑弯弯
2025-07-02 18:15:5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