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中国“铁”关系,抢占先机!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29日告诉记者,说中国已经向塞尔维亚承诺加快电动汽车生产关键矿物的出口,这将使斯特兰蒂斯这样在欧洲设厂的欧洲车企受益。
斯特兰蒂斯在塞尔维亚克拉古耶瓦茨的工厂生产菲亚特熊猫和雪铁龙 C3,每辆车要用 2 - 4 公斤稀土材料,可库存只够撑三周。
关键时刻武契奇展示了中方的回信,明确表示,任何出口限制都不针对塞尔维亚这样的友好国家,还要求相关机构加快完成出口许可程序。
这相当于给塞尔维亚开了一条稀土绿色通道,斯特兰蒂斯的生产线能重新转起来了。
这里面有个关键点,塞尔维亚为啥能拿到这张通行证,根本原因在于中塞两国十年如一日的深厚友谊。中国一直把塞尔维亚当兄弟,从基础设施到能源合作,从来都是全力支持。
这次稀土出口承诺,就是这种友谊的自然结果,而塞尔维亚也争气,斯特兰蒂斯当初来这儿设厂,本来是图人工成本低,没想到赶上中国稀土管制,反而因祸得福,成了欧洲车企里唯一能稳定拿到稀土的。
再往深了看,这事折射出欧洲的战略矛盾,一方面,欧盟跟着美国搞对华军事遏制,北约秘书长鼓捣成员国将军费提高到 GDP 的 5%;另一方面,欧洲军工和民用产业又离不开中国稀土。
德国车企从澳大利亚抢购稀土,价格是中国的三倍,产能还跟不上,而塞尔维亚呢,靠着中塞友好,轻轻松松拿到低价稀土,斯特兰蒂斯的生产成本一下子降下来了,菲亚特熊猫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直接提升。
而且塞尔维亚的亚达尔锂矿项目,这个欧洲最大的锂矿,储量占全球 10%,本来是欧盟减少对华依赖的救命稻草。
可从 2021 年力拓集团启动开发到现在,又是环保抗议,又是政治博弈,折腾了四年还没投产。欧盟想靠这个锂矿满足 90% 的需求,可现实是,2025 年了还得等着中国稀土。
在新能源时代,谁掌握了关键矿产,谁就掌握了产业链的主动权。中国通过稀土管制,既维护了自身利益,又用规则透明化赢得了朋友。
塞尔维亚这个巴尔干之虎,靠着和中国的铁关系,成了欧洲车企的救命稻草,也成了全球新能源博弈的关键棋子。
反观欧盟,一边搞政治对抗,一边求购稀土,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早晚得把自己的产业拖垮。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