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究竟还是不是圣地? 在无数信徒心中,五台山一向是涤荡凡尘的清净之地,这里

乐天派小饼干 2025-07-02 16:15:37

佛门究竟还是不是圣地? 在无数信徒心中,五台山一向是涤荡凡尘的清净之地,这里的僧人也理应受佛法熏陶,内心慈悲,6月26日发生的一件事,像一盆冷水,浇在了这份美好的想象上。 那天,一位来自辽宁的香客带着几袋陈米,虔诚地送到五台山一座寺院,谁知,一位身穿黄色僧袍的和尚见了,脸上满是鄙夷,直言“这破东西没地方放,更没有闲人来搬弄”,随手就将大米扔到了院子里。 香客的一片心意,就这样被摔在地上,摔得粉碎,他心灰意冷,悲叹再也不供奉了,更发出了痛心的追问:佛门到底还是不是圣地净土? 僧人的举动掀起轩然大波,他把物欲对信仰的侵蚀赤裸裸地摆在了台面上,这位扔米和尚的行为,映照出部分修行人身上,修行与贪欲之间巨大的裂痕。 如果当初香客供奉的不是几袋陈米,而是几捆现金,这位师傅是不是还会板着脸?恐怕早就笑脸相迎,忙着安排诵经祈福了。 说到底,这已经不单是一个人的品行问题,而是国内许多寺庙过度商业化的影子,为了利益,总能找到各种由头劝人捐钱捐物,“和尚”也成了一种职业化的身份。 穿着僧袍,念着佛经,心里盘算的却是另一本账,他们每日对着佛祖,难道就不担心因果吗?当佛门净地飘散着铜臭味,信仰本身就变了味。 佛法的本源,讲究的是内在的善念,而非外在的形式,心怀慈悲,吃肉也是一种放生;心存怨恨,吃素也无异于杀生。 若心中没有善意,诵经十万八千遍,不过是念给旁人听的口头文章,真正的修行,讲的是知行合一,是“正心正念地对待生命中所遇见的每一个人”。 你做给别人看没有用,因果之说,并非虚言,面对这种乱象,仅仅痛心疾首是不够的,在制度上,佛教协会组织有责任摸清家底,明确每个寺院有多少受认可的僧人,更要对那些乌烟瘴气的现象加以整顿。 有人因此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全国寺院统一禁止接受香客的钱物捐赠,给僧人划一片田地,让他们自给自足,回归“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本源,否则,他们日日诵念的,究竟是什么佛? 而对于广大的信众和香客来说,这份虔诚也需要带上几分清醒和智慧,信仰贵在心诚,与财物多少本无关系。 与其让善款流入承包商和“假和尚”的口袋,不如把这份善意用在身边更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当信仰可以被明码标价,我们失去的将远不止一片清净的寺院,如何守护信仰的庄严,让它真正成为心灵的归宿,而不是一个敛财的生意场,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 信源:新京报

0 阅读:135

评论列表

观察者

观察者

1
2025-07-02 16:48

果然,只有同行之间才是赤果果的仇恨

乐天派小饼干

乐天派小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