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终于要推动大米增产了,而这背后的原因,那是相当无奈。
想当年,为了人为控制供需关系来维持米价和保护农民利益,日本从1970年代决定搞“减产政策”(限制种植面积保米价),产能开始萎缩。
结果2024年遭遇高温减产和游客激增后,供不应求,直接爆发了“令和米荒”,米价飙了几倍。
现在首相石破茂宣布增产,其实等于承认过去50年的政策彻底失败。但增产需要时间,短期内日本连打算连饲料米和加工米(原计划做酒、饲料的进口米)都拿来当主食米投放,可见库存已见底(储备米只剩10万吨),处境相当尴尬。
而特朗普最近喷日本“不买美国米”,事实是日本去年买了2.98亿美元美国米,但主要走政府配额(免税进口10万吨主食用+67万吨加工用)。现在日本连加工米都挪用,也说明国内缺口太大。
当然,但特朗普还想逼日本买更多——他希望日本把主食用美国米配额从10万吨提到41万吨,换取汽车关税减免。
这里还要提一下日本进口美国米的用途: 主食用:口感较硬,多用于便当店、咖喱饭等(便宜)。 加工用:做清酒、饲料,现在被紧急转为主食。
不过,以日本的社会情况来说,特朗普这个希望不大可能实现。因为日本农协和自民党一直死守在大米关税(700%),怕冲击农民选票。
但米价飞涨让普通民众吃不起饭,东京超市限购,老百姓改吃“萝卜饭”充饥。石破茂现在增产+挪用进口米,是在农民利益和民生间找平衡,而真按特朗普要求扩大美国米进口,自民党可能被农民掀翻——毕竟党内已警告“动大米就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