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年,自诩的“十大武功”,以第一次金川之战为首。但这场仗耗时三年,花了国库一

晗宇说历史 2025-07-02 15:17:16

乾隆晚年,自诩的“十大武功”,以第一次金川之战为首。但这场仗耗时三年,花了国库一千多万两白银,搭进去八万军队,还赔上两位朝廷重臣的性命,最后勉强收场。这“首功”,水分不小。 金川,在四川西北的大山深处,分大小两块地盘。山高路险,交通极其不便,但地下有金矿,吸引了不少人,主要是藏民。清朝之前,这里归当地的土司管,有点类似自治的小王国。 大金川的莎罗奔早年曾是岳钟琪的部下,因作战有功获得提拔。岳钟琪很赏识他,极力向朝廷推荐。结果,莎罗奔被任命为大金川的安抚司(相当于土司),还拿回了家族失去的地盘。这份恩情,莎罗奔一直记着,视岳钟琪为“恩公”。 有了地盘,莎罗奔的心就大了。他盯上了邻居小金川。莎罗奔一直想控制小金川。为掌控小金川,莎罗奔选择与土司泽旺联姻。他利用泽旺性格软弱、统御不力的弱点,将侄女阿扣嫁给对方莎罗奔安排侄女阿扣嫁给泽旺,名为联姻,实则是想通过阿扣渗透并逐步控制小金川的土司泽旺。可这阿扣不是省油的灯,没过多久,竟然和泽旺的亲弟弟良尔吉勾搭上了,给泽旺戴了顶结结实实的绿帽子。 乾隆十年(1745年),莎罗奔看准机会,伙同阿扣的情夫良尔吉,以武力夺取小金川,并囚禁了土司泽旺。当时的四川地方官(川陕总督庆复和巡抚纪山)觉得这是他们土司家族内部狗咬狗,朝廷没必要大动干戈,建议乾隆调解一下。乾隆觉得有道理,就让他们去处理。在朝廷压力下,莎罗奔放了泽旺,还了土司印信,但明显是口服心不服,根本没打算收手。 1747年初,距上次事件仅两年,莎罗奔便对周边革布什咱、鲁密、章谷等土司发动攻击。其扩张目标直指整个大小金川。此举迫使乾隆皇帝改变之前的观望态度,下决心出兵征讨。 乾隆任命张广泗前往平叛。张广泗在贵州成功处理过苗疆问题,是乾隆倚重的将领。刚到四川时,张广泗指挥清军打了几个胜仗,成功收复了部分失地。他拍着胸脯向乾隆保证:很快就能直捣黄龙,活捉莎罗奔! 但张广泗很快就笑不出来了。金川地区地形复杂:山势高耸陡峭,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山谷狭窄深邃。在这种环境下,清军连正常行军都异常艰难,更别说展开作战了。更可怕的是,当地的藏民极其剽悍,在险要处修建了无数坚固无比的碉堡寨子。清军在山路上寸步难行,头顶随时可能射来冷箭。面对那些石头垒成的“铁疙瘩”碉堡,张广泗一筹莫展,硬攻?代价惨重!他不得不向乾隆诉苦:敌人的堡垒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太难打了! 仗打了一年多,银子像流水一样花掉几百万两,士兵死伤不少,战局却几乎原地踏步。因金川战事不利,乾隆严旨斥责张广泗。乾隆随后下旨,调岳钟琪与讷亲前往金川前线,增援战事。 老将岳钟琪对金川熟,跟莎罗奔还有旧情。按说是个好棋。但问题来了:张广泗和岳钟琪是死对头!雍正年间岳钟琪获罪入狱,张广泗是主要的推动者之一。这样的关系背景下,指望他们在金川前线通力协作,显然不切实际。 第二个帮手更离谱:首席军机大臣讷亲。这位爷位高权重,可有个致命缺点——从来没打过仗!是个纯粹的文官,对军事一窍不通。更要命的是,张广泗这人有点傲,不太买上司的账,而讷亲呢,又特别看重自己的权威。这两人凑一块儿,简直是火星撞地球,矛盾不断。 结果,讷亲来了之后,战局不但没好,反而更糟了!败仗一个接一个。乾隆在京城龙颜大怒,觉得前线指挥官太无能。这口巨大的黑锅,最终扣在了张广泗和讷亲头上。 结局很惨烈:张广泗被直接在前线砍了头。乾隆对讷亲更“狠”,派人送去一把刀——那是讷亲爷爷遏必隆用过的刀——命令讷亲用这把祖传的刀自尽!讷亲有冤无处诉,只能含恨自刎。两位朝廷重臣,就这样成了这场败仗的替罪羊。 两大主帅都死了,乾隆派出了自己的小舅子傅恒去收拾烂摊子。傅恒比较务实,也听得进意见。他到了前线,终于开始认真听取岳钟琪的建议,靠着岳钟琪的经验,总算打了几场胜仗,挽回了一点颜面。 仗打到这份上(前后三年了),乾隆和傅恒心里都门儿清:金川这鬼地方,太难啃了!投入巨大(八万军队,千万两白银),国库快吃不消了。现在既然有了点小胜利,正好借坡下驴,结束这场烧钱的战争。 傅恒奉旨准备撤军时,岳钟琪仅带十数名随行人员,径直前往莎罗奔防守森严的大营。莎罗奔当年深受岳钟琪大恩,对他既敬又怕。在岳钟琪恩威并施的劝说下,莎罗奔最终同意投降。这场让清朝焦头烂额的金川之战,总算以一种还算体面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仗是打完了,代价也极其沉重:巨额军费、重大伤亡、两位大臣冤死。可讽刺的是,乾隆皇帝后来回顾自己“辉煌”的军事生涯时,却把这场艰难、赔本、甚至有点狼狈的金川之战,列为自己“十大武功”的头一位!这其中的水分和乾隆的自夸心态,也就不言而喻了。 说白了,这场“首功”,更像是乾隆为了面子,硬生生给自己脸上贴的金。

0 阅读:28
晗宇说历史

晗宇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