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到了谈判桌,印度才发现自己是弱小的,而不是“大国”。 6月30日,进行中的美印关税谈判,印度外长提了两条红线,可惜毫无“杀伤力”,根本无法改变美国的决定。
众所周知,印度一直以来没什么实力,美国不会将其放在眼里,所以印度外长划下的两条“红线”,从表面看是捍卫国家利益,实则暴露了自己的尴尬处境,那就是想硬气,但没底气。
为什么说印度没底气?说白了就是“筹码不够”,美国敢逼印度开放农业市场,是因为知道印度农业太脆弱,小农经济扛不住冲击,某些禁忌又让乳制品市场成了雷区。
可印度对美出口主要靠IT服务和药品,制造业占比连15%都不到,想反击都找不到武器。
就像我们平时吵架,手里没点真本事,嗓门再大也没用,印度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口号喊得震天响,结果美国一句加征钢铁关税,立马就蔫了。
更讽刺的是印度一边想当大国,一边又离不开美国,莫迪天天喊“2047年发达印度”,可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得吸引外资、学技术,但美国可不是慈善家,它要的是市场准入和利益交换。
印度既想占美国便宜,又不想让步,最后只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谈判桌上连个讨价还价的资格都没有。
其实印度的困境也是很多国家的通病,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时代,谁都想分一杯羹,可没实力就只能被割韭菜。
美国用关税大棒到处薅羊毛,就是因为它技术硬,别人惹不起,印度要是真想硬气,就得先把经济搞上去,只有制造业强了,农业稳了,出口多了,谈判时自然有底气。
而且大国地位不是靠划红线划出来的,是靠实力赢来的,印度现在最该做的不是在网上喊口号,而是埋头苦干,把经济搞上去。
等哪天印度制造业占比超过25%,农业能扛住全球市场冲击,那时候它划的红线,美国才不敢随便踩!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