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郑州朱先生在某知名旅行平台购买郑州-曼谷机票,支付页面显示总额885元,但事后电子客票票面价格仅880元。这5元差价,最终引发了一场震动行业的维权风暴。
一、发现猫腻:票面价竟比实付少5元 作为频繁出差的“空中飞人”,朱先生养成了核对票务信息的习惯。正是这份细心让他发现:平台系统标注的票款(880元)与实际收款(885元)存在不明差额。“知名平台连基础价格都能出错?”他当即致电客服追问。
二、客服踢皮球点燃维权导火索 面对质疑,客服首轮回应敷衍:“系统正常,或为税费调整”。经朱先生紧逼后,才勉强承认5元差额,却只允诺退还。关键问题始终回避:这5元究竟是什么费用?是否违规? 朱先生认定此举涉嫌欺诈,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退5元,赔500元! 平台态度轻慢:仅补偿15元优惠券搪塞。
三、法庭见!一纸诉状逆转局面 6月20日,朱先生正式向郑州管城区法院提起诉讼,主张“退一赔三”: ➠ 退还扣除税费后的票款855元 ➠ 按支付价三倍赔偿2565元 核心诉求:让平台为不透明收费付出法律代价! 四、立案4天火速和解,平台认赔2655元 诉状生效后,平台法务部态度180°转变。6月24日紧急联系朱先生,承认“系统显示误差”,并一次性赔偿2655元(含退款)。6月29日赔款到账后撤诉。
5元撬动的行业警钟 朱先生维权成功后公开表态:“5元不是重点,但漠视消费者知情权绝不容忍!” 该案例引发全网热议: 🔥 网友力挺: “正是这种‘较真’,逼平台敬畏规则!” ⚖️ 法律印证: 差额虽小,隐瞒收费即构成欺诈;“退一赔三”成为维权利器。 🌟 维权标杆: 证明个体坚持可推动企业合规。平台最终支付的2655元,是为所有消费者赢回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