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某主干道上,三人推婴儿车并排"霸占"整条机动车道谈笑风生,缓慢前行,后方车辆被迫龟速爬行,司机自曝:"婴儿车在不敢按喇叭,怕出事!",男子多次回头盯住来车,但没有任何反应,继续与家人交谈甚欢,拒不避让。彼时,有另外两个大人推着婴儿车正在旁边休息,但没有站在路中间,而是在人行过道处,形成鲜明对比。网友怒斥:"别拿孩子当马路盾牌!守法才是真保护"。
一家三口推着不到一岁的婴儿遛弯,三人并成一排,完全把最右边机动车道占完了。最前面是个男的,手里拿着把扇子,一会儿给婴儿车扇两下,一会儿回头给老人和女的扇两下,好家伙,这三位是把机动车道当自家后花园散步呢!他们慢悠悠地走着,一点让道的意思都没有。
当时,道路右侧的人行道明明空着,宽敞到有其他行人推着婴儿车正常走过。可李伟一家偏偏视而不见,三人并排走在机动车道正中央。
李伟在最左侧,离马路中线不到一步;妻子推着婴儿车居中;母亲则靠右。他们有说有笑,完全挡住了后车的去路,成了一道缓慢移动的“人体路障”。
跟在后面的黑色轿车,只能以近乎龟速小心翼翼地“陪同”。司机赵某事后也一肚子苦水:“他们把整条路都占了,我哪敢按喇叭,婴儿车就在眼前,万一吓着孩子,责任算谁的?”
更奇怪的是,视频里李伟好几次扭头看后面的车,甚至还挥手跟家人比划着什么,却没有一丝要让路的意思。这场“漫步”持续了十几秒,一家人才不紧不慢地往边上挪了挪,给轿车挤出一条缝,车子这才勉强开过去。
这段视频被路人传到网上,瞬间引爆了舆论,网友的质疑一针见血:“人行道是摆设吗?明明看见有车还故意不让,这不是自私是什么?”
有人形容他们“闲庭信步的样子,真以为在自家客厅”,是拿婴儿当“挡箭牌”,逼着司机让步。甚至有网友注意到李伟给家人扇风的细节,认为这恰恰暴露了他们对公共规则的极度漠视。
有人试着为这家人开脱:“谁家推婴儿车没走过几步大马路?人行道的地砖坑坑洼洼,颠一下翻车了怎么办?”还有人更是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后车司机:“旁边明明可以变道超车,非要跟在后面拍视频,这才是路怒症,想炒作吧!”
但无论怎么争,一个事实无法回避:这家人赌赢了,是因为他们“遇上了好人”。司机赵某的克制,源于对婴儿安全的本能保护。可李伟一家,恰恰是利用了这份善意,用婴儿车制造道德压力,让后车不敢鸣笛、不敢靠近。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走路问题,而是一种赤裸裸的“道德挟持”。如果当时后方来的是一个路怒症司机,或是一个醉驾的疯子,这场“闲庭信步”恐怕就要以悲剧收场了。
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才靠路边走。这起事件里,人行道不仅有,而且很空,李伟一家却堂而皇之地占据机动车道核心区,这显然是违法行为。
或许有人会说,他们只是“短暂借道”。可法律允许的“必要借道”,指的是道路施工这类没办法的情况,日常散步显然不在此列。即使真要借道,也该遵循“快速通过、紧贴路边”的原则。
而他们并排慢走十几秒,彻底堵死车道,早就超出了“合理”的范畴。尤其是李伟本人,数次看到后车却拒不避让,这足以说明他清楚自己的行为有多危险,却依然选择用婴儿车来绑架规则。
根据法规,行人违反交通规定,可以处以警告或五到五十元的罚款。这点罚款听起来不痛不痒,但处罚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纠错,更是为了警示。
如果以“保护婴儿”为名占用机动车道可以被容忍,那“人车分道”这条最基本的交通秩序也就崩塌了。当这种行为在网上引发巨大争议时,依法处罚,更是维护法律权威的必要之举。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父母有责任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教育他们遵守交通规则。李伟夫妇作为监护人,本该是孩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结果却亲手把孩子推向了最危险的境地。有网友那句“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辛辣评论,说的就是这个理。
道路安全不是儿戏,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机动车道不是游乐场,人行道才是行人安全的港湾。规则的存在,是为了保护所有人的生命和权益。希望这家人能长点心,也希望所有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各行其道。
信源:法治进行时
用户10xxx37
还以为十几分钟
石凤祥
缺德的人做缺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