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契奇:塞尔维亚胜利了! 刚过去的6月28日,欧洲巴尔干半岛再次爆出大新闻: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爆发大规模抗议,并迅速升级为暴力冲突。街头硝烟未散,第二天凌晨,总统武契奇在全国电视讲话中高调宣布:“我们赢了!” 但问题是,赢了什么?赢的是民心,还是时间?输的是反对派,还是国家的未来?这场政治大戏,不只是塞尔维亚内部的权力角逐,更是大国博弈下的一面镜子。 2024年11月诺维萨德火车站屋顶突然坍塌,16人当场死亡,这场悲剧不是天灾,而被视作人祸的豆腐渣工程、监管真空和腐败横行,事故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点燃了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 学生最先站出来,随后农民、教师、工人也纷纷加入,抗议者喊着“我们要选举!”“武契奇下台!”这些口号背后是12年积累的愤怒,塞尔维亚人早就不是为了一个屋顶愤怒,是对整个“塌掉的制度”感到窒息。 抗议高潮选在6月28日不是巧合,这一天是塞尔维亚的“圣维特日”,历史上接连发生三件国殇:1389年,科索沃战役;1914年,斐迪南大公被刺杀引爆一战;2001年,前总统米洛舍维奇被引渡海牙。 选这个日子上街,情绪不止是愤怒,更是一种民族记忆的呼唤。 这场示威人山人海,独立组织说14万人,警方说3.6万,不管数字怎么打架,规模是肉眼可见的。 但现场气氛迅速失控,有人投掷石块、燃烧瓶,警方还以催泪瓦斯、电击手榴弹。最终,48名警察受伤、77人被捕。 夜里刚刚平静,武契奇就站出来宣布“国家已经胜利”,但这个“胜利”听起来更像是危机公关。 他把抗议定性为“外国势力操纵的恐怖活动”,甩锅给“境外金主”,甚至说俄罗斯情报部门早就提醒过他有“政变风险”。 这话说出来,不仅是对内塑造“外敌入侵”的叙事,也是对外打出“我是稳定派”的信号。 他拒绝赦免任何被捕者,还宣布加强法律追责,一边铁腕维稳,一边大谈经济发展,比如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吸引德国和意大利投资、承诺2027年工资涨到650欧元,听上去很美,但没人忘记那个才倒塌的火车站。 抗议不仅让政权紧张,也让资本退避,据《金融时报》报道,抗议爆发后,外资直接投资下降了46%,损失可能高达8亿欧元。 而武契奇政府则强调“经济韧性依然在”,比如中资矿产合作项目还在推进,农业预计增长25%,但有个隐忧,那就是军工出口被迫暂停,占就业的4%,如果停得太久,失业潮会悄然来袭。 抗议的根源也绕不开“钱”,塞尔维亚平均工资大约为600欧元,只有邻国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的一半,资源被少数裙带集团垄断,年轻人看不到希望,能不走上街头吗? 塞尔维亚不是普通小国,它是巴尔干的“十字路口”,武契奇一直玩的是“平衡术”: 一方面拒绝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还打算出席莫斯科胜利日阅兵,另一方面,却被俄罗斯指控通过捷克和保加利亚偷偷把武器卖给乌克兰,结果就是美俄都不高兴。 美国和欧盟批评他“民主倒退”,欧盟甚至暂停了入盟谈判,俄罗斯则放话,如果塞尔维亚倒向西方,可能切断天然气供应,要知道塞尔维亚85%的能源靠俄罗斯。 更讽刺的是武契奇指责抗议被“西方基金会操纵”,尤其点名“特拉格基金会”拿到的2800万欧元,但这场游戏大家都不傻:你既想吃欧洲的蛋糕,又想喝俄国的奶,这碗水终究端不平。 从表面看武契奇暂时赢了,他还掌控着军队、警察、媒体,支持者也能组织起反向集会,声援政府。 但从深层看社会分裂已经到了临界点,学生、农民、工人这些原本各自为政的群体,如今绑在一条绳上,要求政治清算、制度改革。 而这种情绪,不会因为一次“胜利讲话”就被清空。 外部也一样,西方对塞尔维亚的民主质疑日增,俄罗斯也对其“左右横跳”失去耐心,现在的塞尔维亚,正被夹在美俄欧三方博弈的风暴眼里。 武契奇喊“胜利”,更像是给自己打气,他当然知道这不是终点,这是暂时稳住了脚跟。 但只要制度问题不变、腐败不除、经济不均,下一次火车站塌的,可能不是建筑,而是政权本身。 这场危机给世界的提醒是,一个国家如果只靠强人维稳,而不真正回应民众诉求,那再强的“胜利宣布”,也不过是纸老虎,真正的胜利不在于谁控制了广场,而在于谁赢得了民心。 塞尔维亚之痛并不孤独,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到哈萨克斯坦,后苏联空间的每一次动荡,背后都有现实焦虑与地缘对冲。 武契奇或许还能再“赢”一次,但他无法永远逃避一个问题:一个国家的未来,是靠警棍维持,还是靠人民信任支撑? 参考资料: 塞尔维亚首都爆发大规模抗议,武契奇发声:外国势力煽动 观察者网2025-06-29
佩通坦、武契奇这些领导人之所以频频遭到黑手,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有个域外大国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