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生珍禽图》想到故宫这个老展览】 看一次《写生珍禽图》不容易,至少对我来

文化讲解员啊 2025-07-01 18:47:03

【从《写生珍禽图》想到故宫这个老展览】 看一次《写生珍禽图》不容易,至少对我来说。这幅画的展出频率不算低,新千年以来至少在2008年和2011年展出过两次,但我入坑是在2012年,所以错过了。 《写生珍禽图》是“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第二期的展品。这个展览序列一共九期,九期展品绝无重样,纯用故宫一家藏品介绍书画通史,乃雄心与实力并举的盛宴。那时候,台北故宫的常设书画展规模小,无法覆盖通史。上海博物馆有书画通史展,规模也大,但明代以前部分不如故宫。所以直到“故宫藏历代书画展”退出历史舞台,上博才敢说自己有“海内外唯一”的中国古代书画通史常设展。 “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的首轮展出始于2008年,大概是为了庆祝北京奥运会。从2008到2010年,故宫以每年三期的节奏,完成了第一轮全部九期展览。2011年,第二轮启动,当年展出三期,2012年至2014年每年两期,第二轮展出也圆满完成。2015年,故宫宣布启动第三轮,改为每年一期,当年春季推出第一期。我原本以为终于能在2016年的第二期展览见到《写生珍禽图》,谁知情况起了变化。 2015年秋天发生了一件载入文博发展史的大事:故宫推出“石渠宝笈”特展——就是因为《清明上河图》引发“故宫跑”的那个展览。 “石渠宝笈”特展的意义是划时代的,是展览走进普通人生活的开始。在此之前,国内多数博物馆经常门可罗雀。有人说:观众少,岂不很爽?没错,人少是爽,但那时候没有低反光玻璃,没有好灯光,没有典雅的展览设计;那时候经常不允许拍照,没有志愿者,没有免费讲解,没有通俗读物,没有文创,没有咖啡简餐;多数博物馆甚至没有定期展出书画的惯例,毕竟连像样的馆舍都没有,更不要提恒温恒湿展柜;从观众这一侧来看,普通人也从没想过自己能看到真迹。恰恰是今天人潮汹涌的展厅,雄辩地证明,想要欣赏流传千年的名作,你不再需要成为帝王、富商或是专业学者,不再需要依附于任何穿针引线的关系圈子。所以,如果你是一名普通观众,真的没必要留恋过去,不要跟迷恋小圈特权的人共情。 2016年,故宫顺应展览潮流,宣布今后将把重心放在专题展而非通史展上。“故宫藏历代书画展”迎来最后一次展览,以第二期展品为班底,但是去掉了“预留”给未来专题展的多件名作,《写生珍禽图》就在其中——结果预留了9年。 不过,这9年没有字面上那么漫长。当新展馆新展览层出不穷,当古书画展示成为惯例,你会发现我们每一年都在迎接某件久违的名作,某件刚刚在库房苏醒的“195”。这样的现实显然比过去更加美好。 故宫园林展 古画展览 王牌讲解员的刷展日常

0 阅读:0
文化讲解员啊

文化讲解员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