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与鲁迅分别15年的闰土病逝,终年57岁。临终前,闰土抱憾道:“要不是

大头曹操 2025-07-01 10:15:16

1934年,与鲁迅分别15年的闰土病逝,终年57岁。临终前,闰土抱憾道:“要不是为了你们五个娃,我早和迅哥儿去北京享福了!”20年后,闰土的孙子收到一份特殊邀请,彻底改变了家族贫苦的命运。 “闰土”这个名字,实际上只是鲁迅笔下的“代号”,现实生活中,闰土的名字叫做“章闰水”。 要是按照当年的生活标准,那鲁迅家可是名副其实的“小康家庭”,家里不仅吃穿不愁,而且还能聘的起“雇工”。 闰土的父亲就是鲁迅家的“工作人员”之一,长年在鲁迅家里谋生,说起闰土和鲁迅的缘分,还要提到鲁迅的曾祖母。 那一年鲁迅家可真是格外繁忙,由于是大家族,按照当地的习俗,鲁迅家需要承担本年的“祭祀”工作。 恰巧那年鲁迅的曾祖母寿终正寝,一边是“祭祀活动”,一边是曾祖母的去世,鲁迅家里简直是乱成了一锅粥。 为此闰土的父亲主动推荐“闰土”到鲁迅家中担任“护卫”,主要负责看管活动中所摆放的物品,这才有了闰土和鲁迅的初次见面。 鲁迅是“少爷”,闰土可是“底层人士”,可两人却一见如故,闰土经常给鲁迅讲一些田间地头的趣事,抑或是带着鲁迅去地头“套鸟”。 当年鲁迅年幼,闰土的“小招数”成了鲁迅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所以那段时间里,闰土几乎成为鲁迅的“偶像”,这段经历也成为两人友谊的开端。 鲁迅笔下小说中,闰土拿着钢叉就是从此而来。 待祭祀结束,闰土不得不离开“周家”,小伙伴即将分别,这可急坏了鲁迅,急得鲁迅号啕大哭,而闰土也躲在厨房里不肯露面,这是两人的第一次分别。 之后鲁迅到南京求学时,还邀请闰土一起到南京游玩,可毕竟家境不同,两人的命运也必然不同,鲁迅作为文学家,在我国享有一定声誉,可闰土却只能依靠种田为生。 不过这些年鲁迅家没少帮助闰土,每年夏天,周家都会无偿“捐赠”一些草灰给闰土,除此之外,每次离开闰土还能收获8个大西瓜。 鲁迅和闰土的缘分基本上在1919年截止,鲁迅因为工作需要搬至北京,而此时的闰土早都成了5个孩子的父亲。 生活的磨练,把闰土变成了一个“卑微”的中年人,当鲁迅再见到闰土时,早都已经认不出来这是当年的好友了。 因为每天都要承担大量的劳动力,吃不饱、穿不暖,导致闰土的身上出了一个大“恶疮”,没钱看病只能任其恶化,去世时,恶疮已经发展到碗口大小。 据闰土的女儿反馈,闰土去世的前,他还在地里忙着做农活..... 绍兴鲁迅纪念馆成立时,鉴于闰土和鲁迅的“友谊”,工作人员还邀请闰土的孙子章贵担任后勤工作人员,而他的命运也就此发生改变。 章贵特别努力,白天就在纪念馆中担任“讲解员”,到了夜里则恶补文学知识,作为鲁迅文化传承人,章贵还受邀前多个国家参加活动。 闰土与鲁迅,从少年挚友到命运殊途,令人唏嘘,而闰土孙子因这份特殊缘分改变命运。 这也告诉我们,即便生活艰难,也别放弃希望,总有一天会拨开云雾见日出。 信息来源: 上虞政协———鲁迅笔下的闰土原型及其子孙 百度百科———闰土

0 阅读:2
大头曹操

大头曹操

大头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