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旅店,你看那中式雕花建筑,木头上的包浆亮得能照见人影,都是几十年摸出来的——住店的客商、赶考的书生、走亲的百姓,手一扶门框,就把自个儿的故事也搭在了这木头里。 木质楼梯踩上去“咯吱咯吱”响,每年开春都要重刷一遍,用的是加了桐油的漆,既防蛀又透着股草木香。照片里托着黄铜食具的服务员,长衫下摆扎得紧实,步子迈得稳,怕洒了托盘里的东西——那食具里可能是刚沏好的龙井,配着椒盐桃片,是给住店客人送的“夜茶”,老规矩是亥时送,正好解解旅途的乏。 “觞咏生花飞觞醉月”那副楹联,十有八九是店里请本地老秀才写的,字里带着酒气和墨香。那会儿住店讲究“看人下菜碟”:给挑夫住的是楼下大通铺,七八个人挤着,夜里能听见此起彼伏的呼噜声;给商人准备的是带窗的单间,桌上摆着算盘和砚台,方便算账写信;要是遇上穿长衫的读书人,掌柜的会特意在屋里摆上一盆兰花,说“配先生的雅致”。
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旅店,你看那中式雕花建筑,木头上的包浆亮得能照见人影,都是
历史小破
2025-07-01 08:44:33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