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简单来说,就是40万国军把3万人的红军包围在了一条河附近,结果来来回回跑

思念如潮心难安 2025-07-01 05:46:28

四渡赤水简单来说,就是40万国军把3万人的红军包围在了一条河附近,结果来来回回跑了4次 ,愣是把40万人给活活跑散了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没辙,只能开始长征。一路上可不好过,尤其是湘江战役,8万多人打完只剩3万,装备丢了大半,士气也跌到谷底。国民党一看机会来了,蒋介石调了40万大军,摆明了要一口气把红军灭在贵州的赤水河附近。这时候红军就像掉进狼窝,咋看都没活路。 关键转折在1935年1月,红军到了贵州遵义,开了一次特别重要的会——遵义会议。这会上,毛泽东重新掌了军权,他不玩死板的硬碰硬,提出得灵活机动。这思路一变,后头的四渡赤水就有了戏。 第一次渡河:先跑再说 1935年1月29日,红军在土城附近第一次渡过赤水河,跑去了云南威信县。这步棋挺绝,国军压根没想到红军会往西边窜,主力还傻乎乎堵在东边。这一下,红军算是喘了口气,国军的追击节奏也被打乱了。40万大军再多,跑错方向也没用啊。 第二次渡河:杀个回马枪 2月21日,红军在太平渡和二郎滩又渡回赤水河东岸,这回目标是黔北。渡完河,红军动作快得像一阵风,直接突袭了黔军王家烈的部队,把遵义给占了。这仗打得漂亮,不但弄到了一堆物资,士气也蹭蹭往上涨。国军呢?主力被调去云南扑了个空,黔北这边防线稀稀拉拉,红军趁机站稳了脚。 第三次渡河:晃晃国军的眼 3月16到17日,红军在茅台镇附近第三次渡河,这回玩的是虚招。红军故意搞出大动静,像是要北上渡长江。国军一听,赶紧把主力调去北边布防,生怕红军真跑了。可实际上,红军主力压根没动,就在西岸猫着,等着国军自己乱套。这招真管用,国军忙得团团转,红军却在暗地里憋着下一步。 第四次渡河:奔贵阳捅马蜂窝 3月22日,红军在太平渡第四次渡河,这回直奔贵阳去了。贵阳可是蒋介石的大本营,红军这一逼近,蒋介石慌了,赶紧调兵回防。这么一搞,国军的包围圈露出了大窟窿。红军看准机会,掉头西进云南,钻进了金沙江防线薄弱的地方,彻底跳出了40万大军的围堵。这仗打得,国军愣是没回过神来。 这仗咋就赢了? 四渡赤水这事,说白了就是3万疲师拖垮了40万敌军,太邪乎了。红军为啥能成?一是毛泽东脑子活,他不跟你硬拼,就跟你绕圈,拖得你没脾气。二是红军那股子韧劲,饿着肚子跑几百里路还不散,换谁都顶不住。这仗不光救了红军,还给长征后头的胜利埋了伏笔。 你想想,40万打3万,按理说红军早该被碾平了,可结果呢?国军被跑得晕头转向,40万人愣是散了架。这不光是打仗,这是玩心理战、消耗战,硬生生把国军的大阵仗给跑废了。 后续影响有多大? 四渡赤水一过,红军没歇着,继续往北走,翻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了陕北。毛泽东在延安扎下根,慢慢把队伍拉起来,后来打到1949年,新中国就成了。这场仗不只是长征的转折点,也是整个革命的转折点。毛泽东那套灵活打法,后来还成了他军事思想的招牌,影响老大了。 再说国军这边,40万大军被3万人溜得团团转,蒋介石脸上肯定挂不住。这仗一输,后头围剿红军的信心也跟着垮了不少。红军这边呢,士气起来了,觉得自己还能打还能赢,这口气一直撑到了最后。 四渡赤水这事,搁现在看都觉得牛。3万对40万,咋看都是死局,可红军就靠着跑来跑去,把国军给跑散了。咱普通人想想,要是自己被40个人围着,能不能跑出去?红军这3万人硬是做到了,还不是跑一次,是跑了四次!这不光是体力活,更是脑子活。毛泽东这指挥,简直是把国军当猴耍,40万人愣是没抓着他一根毛。 这仗打得接地气在哪?就在于它不靠天不靠地,就靠人。红军没啥好装备,吃都吃不饱,可就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咱中国人骨子里就有这股子韧性,四渡赤水就是个活例子。

0 阅读:11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3

用户10xxx03

2
2025-07-01 06:51

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教员的战略眼光,刘军神的战术,朱周两人的全力支持,彭林两位军团长的执行力度

猜你喜欢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