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美国轰炸我国大使馆,十年后一对夫妇在美遭遇枪击,丈夫当场身亡。媒体深挖其身份后发现了一件令人意外的往事——死者正是当年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的元凶之一。 美国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进行轰炸的事件,成为了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冲突点。事件迅速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民众纷纷涌上街头,表达对美国的愤怒,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示威活动愈演愈烈。 面对公众的激烈情绪,中国政府并没有选择与美国直接对抗,而是通过外交渠道寻求解决。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唐家璇被派遣赴美国,进行紧急会谈,并向布什政府提出了严正要求。中国政府坚持认为,这一袭击是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严重践踏,绝非简单的意外。中方要求美方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追查肇事者责任,并进行正式道歉及赔偿。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要求美国采取具体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美国政府则对事件做出了“深感遗憾”的回应,但始终坚持是由情报误差引发的偶然事故,否认了事先有任何预谋的可能性。美方的态度引发了广泛的质疑,特别是公众对事件真相的追求变得愈加迫切。许多人质疑,这样的“偶然”事件如何能够发生在如此精密的军事行动中,且轰炸位置恰巧是中国大使馆这一敏感目标。 时光的指针拨到2009年3月2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劳登县一个宁静的小镇上,一起看似平常的枪击案打破了往日的宁静。案发现场是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妇的家中,丈夫班尼特不幸中弹身亡,妻子辛西娅虽然侥幸逃生,但也陷入了昏迷。当地警方接到报案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勘查取证,初步断定这是一起普通的入室抢劫导致的枪击案件。由于当地并无禁枪令,私人持枪并不罕见,警方本没有对此案太过上心,只是按照惯例展开调查。 然而,出乎当地警方意料的是,就在案发次日,联邦调查局(FBI)与中央情报局(CIA)的特工便火速赶到案发地,几乎是"接管"了整个案件。他们以最高机密为由,将案件的所有资料和物证全数收走,连伤者辛西娅的病房都派专人严密把守,滴水不漏。几大媒体开始穷追猛打,试图揭开案件背后的神秘面纱。 时间倒回1999年5月7日,科索沃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当晚,美军多架B-2隐形轰炸机突然出现在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上空,数枚导弹呼啸而至,瞬间将大使馆建筑物化为一片火海和废墟。世界舆论一片哗然,多国政府及民间团体纷纷对美国发动的这次军事打击予以强烈谴责。 经媒体披露,班尼特正是那次轰炸事件的核心策划人之一。科索沃战争期间,CIA急需一名精通制图和目标规划的专业人才,他们相中了班尼特。作为中情局的临时雇员,班尼特利用专业特长参与规划了针对中国驻南使馆的轰炸行动。然而事发后,他却成为了替罪羊,最终被CIA解雇,沦为弃子。 有分析认为,班尼特虽身为炮灰,但他对轰炸行动的内幕了如指掌,这对美方而言无疑是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为防止真相泄露,导致其国际形象和信誉受创,美国中情局很可能在暗中将班尼特列为了灭口对象。佛罗里达州的枪击案,表面看是普通的犯罪事件,实则很可能是CIA所为,目的就是永绝后患。FBI和CIA在案发后的反常表现更是佐证了这一猜测。 另一种猜测将班尼特遇害归因于他在伊拉克战争后期的一些活动。据悉,美国政府曾花重金扶植伊拉克境内的亲美武装力量,以巩固其在当地的影响力。班尼特当时作为CIA的核心成员参与其中,负责为那些效忠美国的武装提供军事训练。在尔虞我诈的利益漩涡中,他难免会结下不少梁子。 事实上,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反而可以形成互补。无论班尼特是因为掌握了使馆轰炸内幕而遭CIA灭口,还是卷入战后伊拉克的利益漩涡而丧命,其根源都指向了他生前的种种恶行。
只要埃及用我武器打败以色列,美国必然跌下神坛。阿拉伯世界这些年过得憋屈啊!看看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