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最快到什么时候不堪重负? 2024年的一个周二早晨,上海虹桥站13号站台上,等车的乘客们看到了一幕奇怪的景象:一列银白色的复兴号动车组正缓慢地从正线上通过,速度慢得像蜗牛爬行,甚至在某个瞬间完全停了下来。有乘客疑惑地问:"这车是不是坏了?"其实不然,这列动车组正在经历京沪高铁日常运营中最真实的一面——因为前方列车间隔过近,后车被迫降速甚至停车等待。 这种看似异常的场景,实际上每天都在京沪高铁上演。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这1318公里的钢轨上,列车的发车间隔已经被压缩到了3.5分钟,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普通地铁在非高峰期等车时间通常是十几分钟,而京沪高铁却能做到平均4分钟一辆车。更让人震撼的是,在个别高峰时段,这些时速350公里的钢铁巨龙甚至创造过2分钟一趟的极限纪录。 单日666辆次的通车数量背后,是一场看不见的调度战争。每天清晨5点开始,京沪高铁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运转。济南至泰安这一段线路,单日最高峰时的车次数量超过160对,这意味着每小时要有十几列高铁呼啸而过。全线多个路段的图定车次数量都超过150对,调度员们需要在毫秒级的精度下协调每一列列车的运行。 这种极限运行状态的代价是显而易见的。当列车间隔时间被压缩到极致时,任何一个微小的延误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一列动车组稍有晚点,后续列车就必须强制性降速,这就是为什么乘客经常能在各大车站看到正线上缓慢通过甚至临时停靠的动车组。 支撑这种超高密度运行的,是京沪高铁独有的"豪华配置"。全国仅有的41列17节超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全部都投入到了京沪高铁的运营中。这些超长编组列车比普通的8到16节车厢动车组要长得多,每列车可以搭载更多乘客。然而即便如此,京沪高铁的一票难求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数字更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2023年上半年,刚刚从疫情中恢复的全国人民,让京沪高铁的客运量达到了17.7亿人次。这个数字占据了全国36.8亿高铁客流量的近一半。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个数字与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17.74亿人次相比,仅仅少了400万人,这400万人的差距在统计学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24年6月30日,京沪高铁迎来了开通运营13周年的纪念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条如今每天承载着数十万乘客的钢铁大动脉,从最初的构想到真正开工建设,竟然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 故事要从1990年说起。那一年,中国的高铁技术还是一片空白,连"和谐号"都还没有影子,但原铁道部就已经提出了修建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的大胆构想。当时的中国,绿皮火车还是铁路运输的主力军,从北京到上海坐火车需要十几个小时,飞机票价格高昂,普通老百姓根本坐不起。 然而,从提出构想到真正动工,京沪高铁的建设之路走得异常艰难。项目一提出就遭遇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质疑建设的必要性,认为投资太大、风险太高;有人担心技术不成熟,怕建成后成为摆设。更让人头疼的是技术路线之争:到底是选择传统的轮轨技术,还是当时看起来更先进的磁浮技术? 这场争论一吵就是好几年。期间,京沪高铁的勘探设计工作、可行性报告编制等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但项目始终无法正式立项。直到2004年,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出现了:中国启动了动车组技术引进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让决策层看到了高铁技术的现实可行性,也为京沪高铁项目的推进注入了强心剂。 2006年,经过16年的反复论证和准备,京沪高铁终于正式立项。又过了两年,2008年4月18日,这个承载了无数人期待的超级工程正式全线开工建设。从提出项目到开工建设,京沪高铁用了整整18年,这个漫长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波折。 但是,一旦开工建设,京沪高铁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建设速度。2008年到2011年,仅仅3年时间,1318公里的高铁线路就全线贯通,这个速度创造了国内长距离高铁线路建设的纪录。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高铁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此诞生。 开通之初,京沪高铁的设计时速高达380公里,但受到当时高铁降速大环境的影响,投入运营时只能以300公里的时速运行。这个"委屈"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17年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首发运营,京沪高铁才真正以350公里的最高时速投入商业运营,终于发挥出了应有的实力。 13年的运营历程,见证了京沪高铁从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的成长过程。开通第一年,年客流量只有几千万人次,而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超过2.15亿人次。累计18亿人次的旅客发送量,让京沪高铁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最繁忙、客流量最大的高铁线路。
四川开往深圳大巴车惨烈事故!看到好多人说现在高铁和飞机都非常方便为什么还有人还
【1评论】【6点赞】
9400311
高铁票普通百姓也难承受!绿皮普速几乎都减没了。不得不坐!
风华正茂 回复 05-26 09:47
你就是喷子,杠精,站在人群里呐喊助威的哪位!你坐绿皮车从南到北坐坐试试看是什么感受!?
暴晒后的雪人 回复 05-26 09:43
高铁都难承受?你是有多废啊。
喵喵呜哒
现在大多数时间机票都比高铁便宜。
精密 回复 05-26 08:55
那是早买几天,买当日的试试
用户16xxx12 回复 05-26 08:06
要算到机场的时间费用
神兽的雪碧
所以扒门等人的,就应该直接抓起来,太危险了
张凯
我一直都奇怪 为什么不能再修一条
用户10xxx28
总是抱怨高铁亏损,又对不亏损的说三道四,这高铁没法干了!
大美秦川
京沪不亏损了,可以并行来一条磁悬浮,多一份选择。
pxg
高铁的开通,使经济不发达地方的人有可能去经济发达的地方上班,虹吸效应
6666
普速铁路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偌大的北京站没几趟车。
Celsius99
建议在运营高峰期,比如春运,增加高铁运营时间,合理安排维修保养时间段。
无语问苍天 回复 05-26 07:42
需要你建议?别个一年356天都在做的事不比你专业?
风华正茂 回复 05-26 09:53
你根本就不懂高铁都是利用夜半三更的时间段在维修保养!甚至于普铁的维修保养都是高铁模式
战争2013
京沪再来一条铁道线就缓解了。
用户93xxx25
一边有人说高铁,必然有人说坐不起,绿皮车好。嗨。
Marge
这么繁忙的路线,上市公司常年不涨运营商却不怎么赚钱吗~奇葩
米饭
3分钟一趟车,竟然还一票难求?!这是什么概念啊🤔 真有那么多人往返京沪吗?
用户10xxx77 回复 05-26 09:58
3分钟是京沪高铁车次最密集区间的数据,全程跑京沪区间的车次没有这么多,估计应该在全天50多对的水平
双喜宝宝
我三年前买的京沪高铁股票,到现在还亏了不少!
weix103
2023年,京沪高铁的客运量17.7亿人次。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一列高铁车厢,二等座车厢是90个座位,就算17节车厢全部是二等座,一列列车满座也就是1530人,加上中途上下客,甚至加上站票,顶多三四千人吧。假设是四千人,一天开行160对列车,也就是320列。一年最多4亿多人。如果要达到17.7亿的运量,单列列车的载客量至少要达到15000人,这可能吗?
抛物线 回复 05-26 09:28
看文章要仔细!
用户10xxx77 回复 05-26 09:42
小编引用的数据肯定是错误的,那一段先说2023年上半年17.7亿,又去对比2019年同期17.74亿,让人觉得这是当年半年的客流量,那全年的数据还要加倍。最后一段又说2023年全年2亿多,累计客流量18亿,前后矛盾,明显说明是小编的错误
用户11xxx97
加开以前的夕发朝至卧铺车
爱我你幸福
北京到上海就只有京沪高铁?
风华正茂
现在许多高铁线路区间也在跑绿皮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