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9年,一个美貌王妃被十八个僧人殴打,惨烈程度,令太监都不忍直视,皇帝为何还要割了她的舌头? 元朝第三位皇帝元武宗在位期间发生过一桩震惊朝野的荒唐事件。 这位在漠北战场立下赫赫战功的帝王,曾亲率大军平定困扰边境四十余年的海都之乱,却在登基后沉迷藏传佛教,最终闹出王妃遭僧人殴打的闹剧,甚至差点颁布割舌酷刑。 故事发生在元大都皇宫的朱墙之内。1299年深秋,受封怀宁王的元武宗刚从前线凯旋,此时他还未继承皇位。 这位自幼接受儒学教育的蒙古贵族,在战场上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骁将,却在功成名就后逐渐沉迷宗教。 这个性格转变的伏笔,为后来震惊朝野的王妃事件埋下了祸根。 元武宗正式登基后,将藏传佛教僧人奉为座上宾。 每逢佛诞日,皇宫里都要举办耗资巨大的法会,金箔装饰的佛像能堆满三个偏殿。 来自吐蕃的高僧龚柯就是在这个时候入宫的,这个带着十七名随从的僧人队伍,在皇宫里横冲直撞的架势比亲王出巡还要威风。 那天正值重阳法会,龚柯带着僧众前往大崇恩福元寺做佛事。 行至隆福宫外的夹道时,恰逢某位王妃的仪仗。按宫规,外臣遇见后妃需退避三舍,可龚柯偏要占着道路中央。 王妃呵斥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这群僧人连人带轿掀翻在地。 十八个壮年僧人围殴弱女子的场面,吓得随行太监直跺脚——他们既不敢得罪皇帝宠信的僧人,又心疼主子挨打,活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鼻青脸肿的王妃哭诉到御前时,元武宗正与西僧研讨《大日经》。听闻爱妃受辱,这位曾经驰骋沙场的帝王竟面露愠色,但不是对施暴的僧人,而是对前来告状的妃子。 三日后,朝堂传出风声:皇帝欲颁诏令,凡辱僧者割舌,殴僧者断手。这道荒唐的旨意若非太子拼死劝谏,差点就盖上了玉玺。 元武宗如此偏袒僧人的根源,要从蒙古贵族的统治焦虑说起。自忽必烈入主中原,这些马背上的征服者始终担心汉人反抗,于是将藏传佛教作为精神统治工具。 到元武宗时期,全国佛寺多达四万六千所,僧人数量超过五十万,寺院占据的良田比三省耕地总和还多。 就像老话说的“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些享受特权的僧人逐渐成为特权阶层,连王妃都敢欺辱。 这场闹剧背后藏着更深的危机。当时寺院不仅免除赋税,还经营高利贷和商铺,元武宗为修建佛寺耗费的银两,相当于三年军费开支。 据《元史·祭祀志》记载,单是举办一场“游皇城”佛事,就要动用五千官兵和三百车贡品。 民间因此流传着“黄金佛面刮民膏,袈裟底下藏屠刀”的民谣,暗讽僧侣阶层对百姓的盘剥。 耐人寻味的是,这场风波中的施暴者龚柯后来继续飞黄腾达。 1308年元武宗驾崩后,这个恶僧不仅没受惩处,反而在仁宗朝当上了宣政院使,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直到1320年代元英宗推行新政,这类跋扈僧人才逐渐失势,但元朝国运已如风中残烛。 历史总是充满黑色幽默。当年被元朝皇室奉若神明的藏传佛教,最终成了王朝覆灭的推手之一。 那个在皇觉寺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带着红巾军攻破大都时,皇宫里还在举行祈福法会。 正如民间谚语所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元朝统治者苦心经营的宗教屏障,终究没能挡住农民军的锄头。 信息来源: 中华网历史频道《皇帝大怒要割掉王妃舌头, 美貌王妃被18个和尚围着打, 太监都心疼》 网易新闻《唐、元、明三个朝代的三位“武宗”,备受争议但理由各不相同》 原创力文档《蒙元暴政启示录,喇嘛佛教肆虐中原》 历史春秋网《元代佞佛问题研究》
晚清时期,婉容把太监孙耀庭叫进闺房,命令他伺候自己冲澡。谁知,当她解开衣衫,孙耀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