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1964年,新疆一小伙子给钱学森写信,信中直接指出钱学森的错误,本以为这封信会石沉大海。没想到,钱老很快回了信,信里连用了13个“您”,让人泪目!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1964年的冬天,一封从新疆寄来的信被送到北京钱学森的办公桌上,信里直白地指出他发表在《力学学报》上的论文有错误,钱学森可是当时中国的顶尖科学家,主持导弹研究,声名在外,美国人都说他一人顶五个师。 写信的人叫郝天护,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的一名普通技术员,二十多岁,每天在田间地头忙碌,工资刚够糊口,两人的身份天差地别,郝天护的信就像一颗石子扔进大海,寄出去时没人觉得会有回音。 郝天护发现论文错误是在一个深夜,他在宿舍的煤油灯下翻看最新一期的《力学学报》,那本期刊在科研圈子里是宝贝,里面的文章被当成教科书,钱学森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 他一页页读下去,盯着密密麻麻的公式,突然觉得一处推导不太对劲,他拿出草稿纸,反复计算,算盘珠子拨了整整一宿,煤油灯烧干了两回。 天亮时,他确认钱学森在土压力公式的推导上出了错,郝天护拿着写好的信,犹豫了好几天。 钱学森是国家栋梁,自己只是边疆的小技术员,挑他的错会不会被当成笑话,同事听说他要写信,都劝他别自找麻烦,说大科学家哪有空理你,郝天护心里也打鼓,但想到公式错误可能影响工程计算,他还是咬牙把信寄了出去。 信寄出去半个多月,郝天护以为这事没戏了,日子照常过,田里忙完就回宿舍看书,腊月里,一封北京来的挂号信突然送到他手上,牛皮纸信封里装着三页信纸。 钱学森亲笔写的,开头称他“郝天护同志”,信里用了十三个“您”字,语气客气得让人意外。 钱学森说,他收到信后重新验算,确认自己确实在公式推导上出了错,他感谢郝天护的认真,还建议他把意见整理成文章,投给《力学学报》,郝天护拿着信,手抖得厉害,宿舍的工友围过来看,惊得说不出话。 钱学森的秘书后来回忆,那天钱学森关在书房里算了一整天,眉头紧锁,确认错误后,他连夜写下回信,还特意交代要把郝天护的文章登出来。 郝天护按钱学森的建议,整理了一篇七百字的文章寄给《力学学报》,他心里没底,那年头能在顶级期刊发文章的都是大学教授,他一个无名小卒哪有资格。 寄出去后,他照常干活,晚上继续啃书,没抱太大希望,三个月后,期刊寄到兵团,郝天护的文章赫然在列,后来他才知道,钱学森亲自给编辑部打了电话,叮嘱要认真审稿。 这篇文章像一盏灯,照亮了郝天护的未来,他在兵团白天干活,晚上借着煤油灯读书,慢慢从技术员成长为研究人员。 二十多年后,他成了固体力学领域的专家,1995年还入选了纽约科学院的院士,从新疆啃干馕的年轻人,到站在国际学术讲台上,郝天护的路越走越宽。 钱学森的办公室里,至今保存着那封贴着八分钱邮票的信,信纸已经泛黄,但十三个“您”字依然清晰。 助手说,钱学森每次提到这事,都说年轻人的眼睛比他尖,郝天护后来常跟学生讲,搞研究的人得有颗敞亮的心,敢听不同的声音。 科学的世界里,没有高低贵贱,一个普通技术员的意见,也能推动真理向前走,每个人都可以为科学做点什么,只要肯认真,肯开口。 信源:澎湃新闻——钱学森向一位年轻人道歉: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
[浮云]1964年,新疆一小伙子给钱学森写信,信中直接指出钱学森的错误,本以为这
时光雕琢风华
2025-05-23 17:57:40
0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