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7年,张献忠的养子孙可望投降清朝,因其出卖南明虚实,导致李定国兵败云贵,永

史说畅谈呀 2025-05-23 16:44:07

1657年,张献忠的养子孙可望投降清朝,因其出卖南明虚实,导致李定国兵败云贵,永历帝被迫流亡缅甸,南明几近覆灭。消息传到李定国的营帐时,这位铁血将军正对着地图谋划反攻,手中的狼毫突然断成两截,墨汁在“云南”二字上晕开,倒像是这片土地正在淌血。 孙可望降清的前一夜,昆明城的月亮惨白如纸。他坐在王府里,听着亲信们争吵——有人劝他与李定国握手言和,死守云贵;有人撺掇他降清换个“荣华富贵”。烛火忽明忽暗间,孙可望想起义父张献忠临终前那句“联明抗清”,突然冷笑一声:“什么大明小清,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罢了!”第二日清晨,他带着南明的布防图、兵力部署,还有那颗早就冷透了的心,投进了清军的怀抱。 这一降,如同在南明的脊梁上狠狠插了一刀。李定国在磨盘山设下伏兵,本想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却因孙可望的告密,计划全盘败露。战场上硝烟弥漫,清军的炮火如雨点般落下,李定国看着将士们成片倒下,悲愤交加。一位受伤的将领爬过来,血糊住了眼睛还在喊:“将军,我们的埋伏怎么被识破了?”李定国无言以对,只能握紧手中的剑,带着残部杀出重围。 永历帝逃亡缅甸的路上,马车颠簸得厉害。这位南明的末代皇帝掀开帘子,看着路边饿死的百姓,泪水止不住地流。随从劝他加快速度,他却哽咽着说:“朕若连子民都不顾,还算什么天子?”可缅甸的局势同样凶险,没过多久,他就被缅王莽白软禁。当吴三桂的大军压境,永历帝望着城外的清军旗帜,绝望地写下:“朕今愿束手以全将士,何忍重罹锋刃。” 孙可望降清后,确实得了个“义王”的封号,可日子并没有他想象中舒坦。清朝给他的王府看似奢华,实则四周都是监视的眼线。他每次出门,百姓都在背后指指点点,有人甚至朝他扔烂菜叶。有次参加清廷宴会,满洲贵族们表面对他客气,酒过三巡就开始拿他当笑柄,问他南明的笑话。孙可望强颜欢笑,心里却后悔得直抽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南明的覆灭,孙可望的背叛只是导火索。这个政权从建立起就内斗不断,各方势力勾心斗角,空耗了抗清的力量。李定国这样的忠臣良将再怎么拼命,也抵不过内部的溃烂。当永历帝在昆明篦子坡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那棵歪脖子树见证的,不只是一个朝代的终结,更是人性在权力与利益面前的扭曲。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