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考恢复的消息像一阵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点燃了无数人沉寂已久的梦想。

平南 2025-05-23 14:28:05

1977年,高考恢复的消息像一阵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点燃了无数人沉寂已久的梦想。李雪梅,一个在乡间挥洒青春的知青,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场考试上。她挑灯夜战,埋头苦读,只为能走出田野,迈进大学的殿堂。 李雪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城市家庭,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在纺织厂上班,日子过得平淡却踏实。1968年,国家一声号召,千千万万的年轻人背起行囊,奔赴农村,她也不例外,来到了陕西红旗村。那时候的她,满心热血,觉得自己是在为建设新中国出力。村里的生活虽然苦,但她慢慢适应了下来。也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她认识了李大海。一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干活麻利,关键时刻总能帮她一把。日子久了,李雪梅心里生出几分感激,觉得这个人靠得住。1975年,两人结了婚,第二年,他们的小女儿小红出生了。有了家,李雪梅的生活好像有了新的盼头,可她心底的那个大学梦,却一直没熄灭。 1977年,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李雪梅一下子就激动起来。那几年,她在村里干农活、带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一听说能考大学,她就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有翻盘的机会。她开始挤出每一分钟复习,晚上等孩子睡了,就点着煤油灯看书,连田间休息的空档都不放过。她想着,只要考上了,就能带着小红去城里过上好日子,甚至还能让父母脸上有光。那段时间,她整个人都像是打了鸡血,干劲十足,连村里人都说,这丫头是真有出息。 可就在她全力以赴的时候,李大海心里却犯了嘀咕。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没念过多少书,靠力气吃饭。眼看着媳妇整天埋在书堆里,他心里不是滋味。他怕李雪梅考上大学后就瞧不上自己,怕她带着孩子离开这个家,留下他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土坯房。这种念头在他脑子里越转越深,最后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疙瘩。他没跟李雪梅商量,也没跟任何人说,就自己琢磨出了一个馊主意。他从村卫生所弄来了安眠药,偷偷掺进了李雪梅的饭菜里。他想着,只要她睡过去,错过考试,就得老老实实留在家里跟他过日子。 高考那天,李雪梅没醒过来。她昏昏沉沉地睡了一整天,等到睁开眼,已经是第二天了。她发现自己错过了考试,整个人都懵了。她翻遍了屋子,最后在厨房里找到了那瓶安眠药的空瓶子。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她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李大海破口大骂,说他自私,毁了她一辈子。李大海低着头,不吭声,心里却也慌了。他没想到事情会闹这么大,更没想到李雪梅会这么绝望。她哭着喊着,情绪完全失控,最后一狠心,抓起那瓶剩下的安眠药,全吞了下去。 李雪梅走了,留下了才一岁多的小红和悔得肠子都青了的李大海。村里人听说这事,都唏嘘不已,有人骂李大海不是东西,有人叹李雪梅命不好。可事情已经发生了,谁也回不去了。李大海后来一个人拉扯着女儿长大,日子过得苦不说,心里还背着沉甸甸的愧疚。他不敢跟人提这事,但谁都知道,他这辈子都摆脱不了这个阴影。 这事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李雪梅那么努力,眼看着就要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却被最亲近的人拖进了深渊。她不是输给了高考,而是输给了那个年代里复杂的人心。1977年的高考,对很多人来说是希望的起点,可对李雪梅,却是生命的终点。那个年代,知青们背负着太多,有国家的期待,有自己的梦想,还有家庭的牵绊。李雪梅的故事,只是千千万万知青命运里的一个缩影。她用命换来的教训,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回过头来看,李大海的做法让人恨得牙痒痒,但他那点小心思,也不过是怕失去的产物。他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就是个被自私蒙了眼的普通人。可就是这种普通人的自私,毁了一个家庭,也毁了李雪梅的整个人生。那时候的农村,观念还很闭塞,很多人压根儿不明白高考意味着啥,更别提支持媳妇去追梦了。李大海怕李雪梅离开,其实也是怕自己被抛下。这种怕,在那个年代不算稀奇,可他选错了方法,酿成了大祸。 李雪梅的悲剧,不光是个人的命苦,还映出了那个年代的社会影子。知青下乡,本来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可到了农村,生活却没那么简单。有的知青适应了,有的没适应,有的结了婚生了娃,日子就这么定了下来。可一旦有机会翻身,像高考这样的大事,谁不想抓住呢?李雪梅就是想抓住的人,可她没料到,家里会成了最大的绊脚石。那时候,男女地位还不平等,农村的观念更落后,女人的梦想往往得让位于家庭。李雪梅的死,不只是她一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留下的伤疤。 想想看,李雪梅要是没遇到这事,也许她能考上大学,带着小红去城里,过上不一样的生活。她爸是老师,她自己也爱学习,底子不差,考上的可能性还真不小。可命运就是这么无情,一步错,就再也没了回头路。李大海后来带着女儿过日子,村里人说,他经常一个人发呆,嘴里念叨着啥也没人听清。

0 阅读:59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