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方驻巴基斯坦大使受邀到访了巴基斯坦空军总部。在热烈欢迎之余,巴基斯坦方面还播放了一个视频欢迎大使。从中可以看到,在中巴双方举行的雄鹰系列演习期间,中方和巴基斯坦飞行员是如何互动的。显然,中方飞行员几乎是在手把手的传授空战技巧。
这次访问揭示了中巴军事合作的深度,远超外界想象。自2011年两国启动"雄鹰"联演以来,这一平台已从单纯的年度活动发展为高频次实战训练机制。中国空军不仅毫无保留地分享先进战术,还将超视距作战、电子对抗等尖端技术倾囊相授。
据巴国《黎明报》报道,中方在联合演习中投入了歼-10C、歼-16等主力战机,与巴方"枭龙"战机混合编队进行实战对抗。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特意设计了"以少对多"的极限战术场景,目的在于提升巴基斯坦飞行员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这种深入合作不仅限于飞行技巧传授,更延伸至整体空战体系构建。通过共享数据链和联合指挥系统,中国帮助巴基斯坦打造了现代化空战网络。2022年印巴边境冲突中,巴空军展现出的电子战能力和精准打击水平令人印象深刻,成功迫使印度苏-30MKI战机群撤退。
西方军事分析人士观察到,巴空军的战术风格明显带有中国特色。巴空军高层也公开强调,这种战略伙伴关系已持续数十年,并将在未来进一步深化。
美国《防务新闻》对此评价带着明显的忧虑——"枭龙"战机作战性能已超越印度大部分主力机型,而其裸机价格仅为4000万美元,被形容为"破坏市场规则的存在"。如果这一趋势持续,美国军工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将面临歼-10等中国战机的严重挑战。
这种局面让五角大楼尤为担忧。随着中国军事技术的扩散,美军可能在未来面对越来越多装备水平接近自身的对手国家。这场军事技术与市场的较量背后,是否预示着全球军事力量格局的重大转变?中国与巴基斯坦的深度军事合作又将如何影响南亚地区的安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