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01年,47岁的康熙皇帝迷上了一个才14岁的姑娘高氏,一连宠幸了七天。 有一天晚上,康熙又要点她的牌子,总管太监李德全赶紧跪下说:“皇上,您看今晚是不是换个人侍寝?”康熙仰头喝完一杯鹿血酒,没好气地说:“少废话!就点她!” 当时的康熙皇帝已经在位四十年了,虽然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头还很足。 高氏第一次见到皇上,是在选秀女的地方。 她穿着老家带来的粉蓝色棉袄,低着头,手里紧紧捏着一块父亲亲手写的帕子。 她父亲是很有名的书法家高廷秀,家里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在江南文人圈子里挺有名气。 宫里选秀女,不光看长相。 满清祖宗规矩更看重满族血统,但康熙皇帝到了晚年,为了拉拢汉族读书人,对汉族姑娘也特别留意。 高氏就是因为她父亲在文人圈里名气大,才被点名送进宫的。 她本来就性格柔弱不太爱说话,加上长得特别好看,进了深宫,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清雅气质。 进宫那年,她才十四岁,正是最好的年纪。 康熙皇上第一次见她,眼睛一亮,说:“这姑娘长得真像画里的人。” 宫女们都说,皇上喜欢她,一开始是因为她身上那种书卷气, 仔细想想,是那种骨子里的温柔。 也许是老天爷安排的,她进宫不到半年,就成了康熙的宠妃。 那年冬天,紫禁城最暖和的屋子里,几乎每天晚上都能看到高氏的绿头牌被翻出来。 绿头牌一亮,太监们就知道今晚轮到谁侍寝了。康熙宠爱高氏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后宫。 李德全作为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看多了皇上翻牌子,可哪见过连着七天都点同一个姑娘的? 他忍不住提醒了一句:“皇上,要不今晚换个人吧?”康熙连头都没抬,喝了口鹿血酒,淡淡地说:“就是她。” 宫里有规矩,太监不能多嘴,但李德全还是叹了口气,心里想这江南小姑娘肯定要走红了。 康熙对高氏的宠爱,让后宫那些出身高贵的格格们心里很不舒服。 有人私下议论:“皇上这么喜欢她,怎么也得封个妃位吧?” 可奇怪的是,高氏一直只是个普通的庶妃,没有封号,也没有自己的宫殿牌位。 太监们看着都觉得稀奇,但没人敢问皇上为什么。 高氏自己却始终安安静静的,每天还是好好侍奉皇上,对身边的人也很和气。 这样的宠爱能持续多久?这在紫禁城里,谁也说不准。 四年里,高氏给康熙生了三个孩子。 前两个运气不好,很小就死了,只剩下最小的儿子胤祎,这孩子聪明伶俐,长得有点像他母亲。 康熙特别喜欢这个儿子,每次出门打猎、去南方北方巡查,都带着他。 可宫里的人都知道,皇上的喜欢,就像一阵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高氏生下儿子后,康熙对她慢慢就没那么上心了。 刚开始,她还会站在窗边等啊等,偷偷看看皇上会不会过来。 时间长了,她也就不再盼望了,白天抄抄佛经,晚上就在灯下绣帕子。 她把所有的失望,都藏在了心里。 深宫里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外面的人根本想不到。 高氏本来性子温和,却因为皇上的宠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有人在背后嘀咕:“得宠有什么用,连个贵人的名分都没有。” 还有人冷眼看着说:“她不过是个汉人,皇上也就是一时新鲜罢了。”这些话她都听见了,可她一声不吭。 她从不去求别人,也不和其他妃嫔拉帮结派。 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和膝下唯一的儿子。 康熙的后宫里,从来不缺受宠的妃子,但有谁能一辈子都得宠呢? 甚至有人说:“江南女子的命,进了宫就注定了——得宠的累,失宠的苦。” 高氏把这些看得清清楚楚。 她只想要个安稳日子,安安静静地当个庶妃,就算一辈子没人知道也没关系。 康熙皇帝的晚年,皇子们为了争皇位闹得天翻地覆,史称“九子夺嫡”。 太子胤礽两次被废,兄弟们互相成了仇人。 康熙皇帝这位一辈子了不起的君主,到了晚年也觉得筋疲力尽。 高氏的儿子胤祎,虽然康熙喜欢,但他自己知道跟皇位没啥关系。 高氏早就对权力没啥想法了,只希望儿子能平平安安。 谁知道康熙去世后,新皇帝雍正继位,为了安抚老臣和旧人,才追封高氏为“秀贵人”。 这个迟来的名分,在她心里反而没有一开始那么重要了。 胤祎本来过得还算安稳,后来却因为被人告状说他“装病逃避差事”,一下子连降三级,最后被派去给皇陵守墓,再也不能参与朝廷里的事了。 高氏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深宫里,天天盼啊盼,却等不到儿子的消息。 到了晚年,乾隆皇帝继位,他记着祖母的好,又给了她“襄嫔”的封号。 可那时候,高氏头发都白了,身边只有几个伺候了很多年的老嬷嬷。 她在后宫里住了五十多年,没有参与宫斗,没有耍心机,也没有显赫的地位。 她只是用自己的温和和能忍,熬过了宫里的每一个日子。 最后病死的时候,连伺候她的太监都说:“襄嫔娘娘这一辈子啊,最难得的就是她心里特别平静。” 清朝的宫廷历史上,有多少曾经得宠的妃子,最后都默默无闻了。 有人短暂受宠后就被忘在角落,甚至有人因为争宠送了命。 高氏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悄悄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她也曾经是皇帝身边最受宠的人,但最终不过是皇帝漫长岁月里的一个匆匆过客。
公元1701年,47岁的康熙皇帝迷上了一个才14岁的姑娘高氏,一连宠幸了七天。
梦里水乡影视
2025-05-23 11:53: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