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打垮中国?最大敌人出现!这次不是美国,普京成最大赢家。 前两年西方车企集体

依秋聊趣 2025-05-23 11:26:55

非要打垮中国?最大敌人出现!这次不是美国,普京成最大赢家。 前两年西方车企集体跑路,俄罗斯急得连没安全气囊的车都允许上路。中国车企瞅准机会一窝蜂涌进来,两年时间就把市占率从不到10%干到60%,现在莫斯科满大街的奇瑞出租车,交警都得连夜背中国车标认罚单。 可谁能想到,这才过了半年,形势就急转直下。 2025年2月,俄罗斯突然宣布对中国汽车加严认证,直接点名三个中国品牌的卡车“存在严重缺陷,不允许上路”,还暂停了汕德卡SX3258卡车的销售和召回。 这还不算完,他们又调整了平行进口政策,打击从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低价进口中国车的行为,还提高了报废税,每年指数化调整,一直到2030年。 为啥会这样?这就不得不说说普京的小算盘了。一开始,俄罗斯敞开大门欢迎中国车,是因为西方制裁把他们的汽车供应链搞瘫痪了,本土车企拉达这些年就跟“扶不起的阿斗”似的,技术落后、零部件靠进口,根本撑不起市场。中国车来了,正好填补空白,还能带动当地就业。可普京心里门儿清,不能让中国车企把市场全占了,不然以后俄罗斯汽车工业就彻底成“中国附庸”了。 于是,俄罗斯开始玩政策变脸。这一招直接把中国车的进口成本拉高了一大截,以前靠平行进口低价卖车的路子行不通了。 更绝的是,俄罗斯开始扶持本土车企。拉达这个牌子,2023年销量才35万辆,占市场近40%,到2024年直接计划干到50万辆。政府不仅给补贴,还要求政府公务用车必须买国产车,连市政用车都得“本土化”。 这还不算,俄罗斯还学中国搞“进口替代”,要求外国车企在俄罗斯生产必须提高本地化率,不然就加税。 您瞧,吉利、长城这些在俄罗斯建厂的中国车企,原本以为能靠本地化降低成本,结果俄罗斯要求零部件本地采购比例逐年提高,又得重新调整供应链,成本蹭蹭往上涨。 那边中国车企被政策折腾得够呛,这边西方车企又开始“回流”了。2025年4月,意大利阿里斯顿、韩国现代这些牌子悄悄回来了,现代在俄罗斯注册了8个新商标,LG电子的家电工厂也恢复生产了。 可虽说现在西方车企回来的还不多,但他们玩的是“温水煮青蛙”,先通过平行进口试探市场,慢慢重建供应链。比如日产、雷诺之前把俄罗斯工厂低价卖给当地政府,现在又悄悄谈回购,摆明了是要卷土重来。 再看看中国车企自己的问题。虽说市场份额高,但卖的大多是中低端车型,靠价格优势打天下。俄罗斯人买中国车,要么是图便宜,要么是没得选。可时间一长,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中国车在俄罗斯的售后网络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大城市,偏远地区根本找不到维修点,配件供应也跟不上。 更要命的是,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车的刻板印象还没完全消除,“便宜没好货”的观念还在,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转向其他品牌。 说到底,普京这招“借力打力”真是高明。他先是利用中国车企填补西方撤离后的市场空白,稳定国内汽车供应,接着通过政策调整扶持本土产业,最后再放西方车企回来搅局,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样一来,俄罗斯既能拿到中国的技术和产能,又能防止被中国完全控制市场,还能利用西方车企制衡中国,简直是“一箭三雕”。 现在再看,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日子可不好过了。2025年1-2月,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直接负增长16%,一汽、东风这些大厂销量环比暴跌。而俄罗斯本土车企拉达在政策扶持下,市场份额还在往上窜,西方车企又虎视眈眈。 普京这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玩得溜,中国车企算是栽了个大跟头,而普京却成了最大赢家。这事儿,真的很难评啊!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18

猜你喜欢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