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0年,康熙在惠妃宫中,遇到一个倾国倾城的小宫女,很是喜欢,但是她却说:“皇上,奴婢出身低贱,不配伺候您!”康熙皇帝有些不高兴,太监就骂她:“不识时务,这是你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康熙二十年的紫禁城里飘着桂花香,惠妃住的永和宫外头,有个穿绿褂子的小宫女端着漆盘低头赶路。 这姑娘叫万琉哈氏,家里是镶黄旗包衣奴才出身,在宫里当差三年连皇上的面都没见过。 这天夜里偏巧康熙在惠妃宫里喝了鹿血酒,回乾清宫路上瞧见个背影,腰身跟柳条似的在灯笼影里晃悠。 要说这万琉哈氏确实长得水灵,皮肤白得跟新磨的豆腐似的,眼睛黑亮黑亮的。 可这丫头心里头明白得很,宫里头得宠的娘娘哪个不是满洲大姓家的格格? 自己这种包衣奴才家的闺女,就算爬上龙床也顶多当个答应,果然康熙伸手要拉她的时候,万琉哈氏扑通就跪在青砖地上,脑门磕得砰砰响,说自个儿是粗使丫头不配伺候万岁爷。 乾清宫总管太监梁九功急得直跺脚,心说这丫头真不识好歹。 康熙爷那会儿酒劲正上头,哪管这些个规矩,拽着人就往偏殿里带。 第二天鸡还没叫呢,万琉哈氏就摸着黑溜回下房,直接被管事嬷嬷揪住了耳朵。 这事儿在宫里传得比风还快,惠妃听说自己宫里的丫头爬了龙床,气得摔了最爱的珐琅彩茶碗。 可等万琉哈氏跪在跟前把来龙去脉一说,惠妃倒转怒为喜,这丫头看着老实,往后说不定能当个眼线,打那天起,万琉哈氏就从扫院子升成了惠妃跟前递茶的。 谁也没想到三个月后,万琉哈氏端着铜盆吐得昏天黑地,太医院的老太医来请脉,摸着胡子说了句"龙胎安稳",惊得满屋子嬷嬷宫女直念佛。 消息传到康熙耳朵里,皇上正批着黄河水患的折子,硃笔往砚台上一搁:"既是有了,就挪到景阳宫偏殿住着吧。" 景阳宫离皇上住的乾清宫隔着小半个紫禁城,万琉哈氏挺着肚子天天看着日头东升西落。 内务府送来的补品倒是没断过,就是不见皇上来瞧一眼。 腊月里北风刮得人脸生疼的时候,万琉哈氏疼了一天一夜,生下个七斤重的胖小子。 接生嬷嬷拿黄绸子裹着孩子往钟粹宫送的时候,万琉哈氏瘫在炕上听着远去的脚步声,手指甲把被面都抠破了。 按着《清会典》里的规矩,嫔位以下的宫女生了皇子都得交给高位嫔妃抚养。 万琉哈氏这个辛者库奴才出身的官女子,生的十二阿哥转眼就成了苏麻喇姑的心头肉。 要说这苏麻喇姑可不简单,打孝庄太后年轻时就伺候在侧,在宫里的分量比好些个嫔妃都重。 万琉哈氏每月初一十五能隔着帘子看儿子一眼,听着奶娘说小阿哥会翻身了、长牙了,眼泪珠子啪嗒啪嗒往石砖上砸。 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康熙四十八年皇上大封六宫,万琉哈氏这才混上个定嫔的名号。 内务府的记档里头写得明白,这位主子娘娘"性柔顺,寡言笑,终康熙朝未得宠"。 倒是她那个从小养在苏麻喇姑跟前的十二阿哥胤祹,后来跟着雍正爷办差,安安稳稳活到七十八岁,成了康熙儿子里最长寿的那个。 要说万琉哈氏这辈子,就像宫里那些汉白玉台阶,任人踩踏却最是经久耐用。 雍正二年她搬到儿子府上养老,乾隆朝又加封皇祖定太妃。 老太太九十七岁寿终正寝那年,乾隆爷还特地下旨让画师给她画了幅等身像,如今这画像还在故宫博物院库房里收着,画上的老太太穿着石青色团花袍子,笑得满脸褶子都透着舒坦劲儿。 参考文献:《清史稿》
公元前91年,卫子夫绝望上吊自尽,临死前道:“陛下我跟你四十八年,太子据儿做了三
【6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