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契约精神”不过是霸权的遮羞布
美国政府的无信早已不是秘密,而是系统性的政治基因缺陷。从特朗普时期的“关税过山车”到拜登时代的“科技绞杀战”,这个国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国际规则由我定义,违约成本由你承担”。当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宣称“关税是美国的战略工具”时,她揭开的正是美式霸权的虚伪内核——所谓契约精神,不过是强者欺凌弱者的话术包装。
贸易战的“狼来了”游戏
2018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关税战争,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讹诈。美国以“贸易逆差”为借口,对中国约25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25%关税,却在2025年4月将税率推至荒谬的145%。这种“先破坏规则再谈判”的流氓逻辑,连美国前财长保尔森都看不下去:“特朗普政府把国际贸易当成了赌场里的扑克牌游戏。”更讽刺的是,当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后,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却成了最大受害者——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对华出口同比暴跌22.7%,美国家庭年均消费支出增加3800美元。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操作,暴露的正是美国政府的短视与无能。
在科技领域,美国的背信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华为昇腾芯片在AI训练场景中性能超越英伟达A100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商务部立即祭出“全面封杀令”,宣称任何使用华为芯片的企业都将面临20年监禁。这种“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拥有”的心态,与19世纪殖民者焚烧印第安人书籍的行径如出一辙。更可笑的是,美国一边要求中国遵守WTO规则,一边却以“莫须有”罪名绕过争端解决机制,其长臂管辖的蛮横程度,连欧盟都忍无可忍启动对美合作协议审查。
国际秩序的“拆台专家”
美国的违约史堪称一部国际协议的“死亡名单”。从撕毁《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到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从抛弃《中导条约》到架空WTO,这个国家用实际行动证明:任何国际规则,只要不符合美国利益,都可以随时撕毁。当伊朗核设施在以色列空袭中化为废墟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却声称“这是伊朗咎由自取”,这种颠倒黑白的逻辑,让《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29条关于外交人员不可侵犯的规定形同虚设。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背信更具危害性。特朗普在中美贸易谈判后突然抛出“统一与和平”的言论,表面上是释放善意,实则是将台湾问题工具化的最新伎俩。当台当局惊恐万状地向美国“求援”时,美国国务院却轻描淡写地表示“政策未变”,这种“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做派,彻底暴露了其将台湾视为“战略棋子”的真实意图。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一边对台军售2290亿新台币的武器,一边要求中国开放市场,这种“军事威胁+经济讹诈”的组合拳,与19世纪的炮舰外交毫无二致。
零和思维的“死亡陷阱”
美国的无信本质,源于其根深蒂固的零和思维。这种将世界视为“非赢即输”的丛林法则,在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中达到顶峰——要求盟友支付“成本+50%”的驻军费用,在北约峰会威胁退出组织,对欧盟加征钢铝关税,甚至将疫情溯源政治化。这种“我吃肉你喝汤”的霸道逻辑,连美国前国防部长马蒂斯都看不下去:“我们正在把盟友推向对手的怀抱。”
中国的反制措施,正是对这种霸权逻辑的有力回击。当美国对华芯片封锁升级时,中国通过《反外国制裁法》亮剑,迫使美国将“禁止”改为“警告”;当美国试图垄断稀土供应链时,中国将钐、钆等7种元素列入出口严控清单,直接导致美国F-35战机生产线三度停摆。这种“以牙还牙”的策略,让世界看到:面对毫无信誉的对手,妥协只会助长其嚣张气焰,唯有强硬反制才能捍卫尊严。
历史终将证明,美国的无信不仅伤害了中国,更腐蚀了国际秩序的根基。当《维也纳公约》在枪口下颤抖,当WTO争端解决机制沦为摆设,当“美国例外论”成为违约借口,这个国家离被文明世界孤立的日子,或许只剩一次关税战的距离。而中国的反制,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告诉世界:真正的大国,从不靠欺骗和讹诈立足,而是以规则为盾、以实力为矛,守护人类共同的价值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