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北大博士王永强带着妻子移民美国,此后20年都没有回国和家里人联系,他母亲患病临终前,面对镜头含泪呼喊:“强强,回家吧,妈想你。”就是想再见儿子一面,可王永强得知后却只回应了七个字...... 在2019年的冬天,江苏常州一家医院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72岁老太太在病床上痛苦的呻吟着,嘴里还反复呢喃着“强强”“强强”这虚弱的呢喃声伴随着眼角的泪水缓缓的流了下来。 这段感人的临终呼唤视频瞬间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原来,老人口中的“强强”正是她其中的一个儿子,他叫王永强,1969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就被父母灌输,长大要背负家庭重担。 那时,他的父亲是一名有经验的泥瓦匠,而母亲没有工作,在家照顾因小儿麻痹症丧失劳动能力的哥哥,这样的家庭条件导致他的姐姐初中就辍学外出打工了。 生在这样的家庭,王永强从小就明白唯有读书才是自己的出路,所以对于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他倍感珍惜。 中考时王永强以全县第三的成绩顺利进入了县重点中学大门。 虽然,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学校免除了他的学杂费,但他父母还是多次想让他辍学外出打工。 毕竟他家除了父亲以外,只有他一个可以干活的男丁了,那会在工地干活每个月还能有三百多块钱的收入,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确实可以解决不少现实问题。 但少年的王永强,始终坚持自己读书的信念,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他凌晨四点便起床背书了,放学后还要走五公里山路捡废品,将攒下的硬币换成练习本,尽可能不花家里一分钱。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在1987年收到苏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谁知,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支持还嚎哭道:“你走了,这家里谁管呢?”他无奈的跪在稻谷堆旁整整一夜,最后承诺母亲即使在外面上学,每月也按时寄钱回家,母亲这才勉强放他离开。 为了在大学完成学业,他一边学习一边同时打三份工:清晨送牛奶、周末家教、深夜整理图书馆,每月领到勤工俭学的45元,还要挤出20元寄回老家。 好在,这样紧张艰苦的学习生活终于有了好的结果,1991年他顺利考上了本校硕士。 期间,父亲还不断捎来口信,以哥哥生病为由要求他每月再多寄50元,本来就生活拮据的他,只能用发表论文的奖金来填补着家里的无底洞。 命运很照顾这个寒门学子,在1997年王永强顺利拿到了北大博士的录取书,并在北京稳定了下来。 可谁成想,他的父母非但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为儿子的成就开心,反而变本加厉的索取,提出了一个个的无理要求,其中包括要求将残疾的哥哥接到他现在居住的地方照顾,甚至贪心的提出要在北京买房等。 王永强面对这样的一家人真是敢怒不敢言,这种道德绑架让他有时真的喘不上气来。 到了1999年王永强迎来了一个日本进修的机会,这次中科院提供的项目年薪18万更是让他心动不已,要知道这样的薪资在县城能买六套房了。 谁知,父母得知后竟然恬不知耻的要求他上交90%的收入,并让其新婚妻子辞职"伺候公婆"。 这样的要求让身为研究院教授女儿的妻子深感后怕,夫妻俩因此大吵一架。 而父母则认为:“王永强翅膀硬了,娶了媳妇忘了娘,白眼狼一个……” 逼得王永强不得不放弃日本进修的机会,几近崩溃的他,无奈只能选择彻底逃离。 在同年8月的一天,王永强毅然决然带着妻子一同前往美国定居生活,并且为了彻底结束父母纠缠,还注销了国内的所有身份信息。 当神通广大的记者联系到王永强,希望他能再见母亲最后一面时,这个已年过半百的男人却沉默了,他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清官难断家务事。”这让刚开始不知情的网友谩骂声不断。 但当了解了事情来龙去脉并得知:王永强虽然身在美国,但是持续二十年的匿名汇款给老家父母时,才切身体会到,王永强身在这样家庭的种种无奈、心酸。 当寒门学子好不容易跨越阶层、想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走出去闯荡,当遵循传统孝道的要求和个人追求自我价值产生了冲突时,中国式家庭里潜藏的矛盾与裂痕,可能比我们以为的还要扎心还要让人难受。 信息来源: 徐州都市晨报 2019-12-03——母亲病危,“失联20年”北大博士后终于被找到!他说了7个字……
2018年,17岁女孩数学150分考入北大。不料,却在两年后突然退学。父母不解,
【12评论】【54点赞】
金陵人士
除了金坛和溧阳,他走山路的权利都没有。[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