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一家智库发文说,土耳其已决定在今年10月修改教科书的“中亚”一词,将其更名为“突厥斯坦”,文章认为,这项决定是一种“意识形态工程”,标志着“战略和意识形态的转变”,与安卡拉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和宗教目标”相一致的。文章评论说,这种转变反应了土耳其正在“刻意的努力”,重塑土耳其人的“地区认知”,绝非意味着土国在“从突厥主义转向伊斯兰主义”,而是对中亚国家的“冒犯”和对中俄两国的“战略挑战”。
文章指出,土教科书中关于“突厥斯坦”一词的介绍,不仅强调与突厥语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联系,而且还将自己定位成是“穆斯林世界的领导者”,推广“突厥伊斯兰合成”的模式,比如试图通过“突厥国家组织”(OTS)等倡议培养这种情感,而这种文化外交与“推广伊斯兰意识形态的更广泛战略”交织在一起,正在世界范围内挑战亚洲中部地区盛行的“世俗治理结构”。文章分析说,俄罗斯通过欧亚经济联盟(EAEU)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等框架,试图维持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BRI)继续在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也制约着土耳其在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肆意扩张。
事实上,随着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撤退和俄罗斯在中亚影响力的式微,土耳其政府正在改造年轻人的历史观,积极为基于泛突厥主义思想的“奥斯曼帝国”的复活培育新鲜的土壤。很显然,土耳其政府这次修改教科书只是一个起点,由于南亚地区发生印巴冲突、伊朗和阿富汗局势存在变数、以及中亚伊斯兰国家长期存在的“向西看”思维,土耳其将来还会采取更多“或明或暗”的手段,以进攻性的姿态“向东”拓展自己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