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交官被网暴,反噬已开始,莫迪失算,“印军大捷”要露馅? 2025年5月1

红梅初来护 2025-05-22 13:38:56

印度外交官被网暴,反噬已开始,莫迪失算,“印军大捷”要露馅?

2025年5月11日凌晨,印度外交秘书维克拉姆·米斯里按下手机飞行模式键的瞬间,X平台私信列表仍以每秒3条的速度刷新着"卖国贼""懦夫"的辱骂。

这位曾在中印边境谈判中力挽狂澜的61岁外交官不会想到,自己主持签署的印巴停火协议,竟在印度网络空间掀起堪比宗教审判的舆论风暴。

这场危机的种子早在三周前便已埋下,5月7日克什米尔上空,印度空军引以为傲的"阵风"战机被巴方霹雳-15E导弹接连击落,军事惨败与政府宣传的"辉煌胜利"形成荒诞割裂。

为转移矛盾,印度信息广播部启动"数字盾牌"行动,要求社交媒体屏蔽"战损""坠机"等关键词,并动员五万名网络水军刷屏统一话术,当《黎明报》公布的战场视频突破信息封锁传入印度时,积压的民意怒火终于找到泄洪口。

米斯里成为首个牺牲品,5月10日停火声明发布后,其女迪顿·米斯里2019年为罗兴亚难民提供法律援助的旧闻被恶意翻炒,家庭合影遭AI换脸成"与巴军将领密会"的合成照。

极端网民甚至公布其女手机号码,迫使她在联合国难民署的工作账号紧急锁闭,这种疯狂并非偶然——印度斯坦时报社论指出,执政党十年间培育的2.8亿"数字冲锋队",已形成自我强化的民粹生态。

外交系统的遭遇折射出更深层危机,曾精准预判中印实力的外长苏杰生,因拒绝附和"全面压制中国"的狂热论调,个人社交账号涌入27万条"亲华叛徒"的指控。

其2018年关于"印度需二十年追赶中国基建"的学术演讲被剪辑成"贬低民族尊严"的病毒视频,在WhatsApp群组获得4300万次传播,这种群体性癫狂,连印度行政服务局都承认"正在摧毁专业官僚体系的生存空间"。

莫迪政府的困境在于精心构建的"必胜叙事"正在反噬,军方内部流出的《喜马拉雅战略评估报告》显示,印军在高海拔地区日均后勤保障能力仅为中方的23%,冻伤减员率高达17%,这些数据与民间认知的"无敌雄师"形成尖锐对立。

当《印度教徒报》尝试客观分析边境实况时,其总部竟遭民族主义团体投掷燃烧瓶——真理在民粹面前成了易燃品。

这场舆论海啸暴露出印度战略文化的致命缺陷,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追踪发现,印度网络民粹话语中"雪耻""复仇"等情绪化词汇占比达61%,而"谈判""发展"等理性词汇不足9%。

更危险的信号来自军方:印藏边防部队士兵在TikTok发布"用石块对抗中国挖掘机"的摆拍视频,竟获得国防部官方账号点赞。

中印应对方式的对比更具启示意义,当印度网民叫嚣"十架歼-20抵不过湿婆神箭"时,中国边防部队正将新型保温方舱部署至海拔5400米的河尾滩,西部战区某运输旅创造的"72小时高原投送整建制装甲团"纪录,背后是300项专利技术和零下40℃极寒测试数据支撑。

这种"沉默的实力"与印度"喧嚣的虚弱"形成鲜明反差。

历史的吊诡在于,曾亲历1962年边境战争的米斯里,如今又见证着新形态冲突的荒谬。

(综合《人民政协报》《解放军报》及印度《经济时报》等权威信源整理)

0 阅读:320

评论列表

路人甲乙丙丁

路人甲乙丙丁

3
2025-05-22 17:53

什么狗屁文章?61岁的米斯里,经历过1962年的中印战争?还因为25年新的印巴谈判,导致被网暴?这家伙到底活了多少岁?

猜你喜欢

红梅初来护

红梅初来护

国际军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