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44岁张大千看上女儿14岁漂亮女同学徐雯波,一见钟情。少女红着脸问:“伯父,我能拜您为师吗?”张大千拒绝道:“你若拜我门下,就做不了我夫人了。”此后徐雯波常去张大千家,4年后48岁张大千迎娶18岁徐雯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四川内江张家大院里,光绪二十五年深秋的夜晚,怀胎十月的曾夫人做了个怪梦 。 老和尚捧着金盘送来只小猴子。 第二天晌午,这个梦见灵猴的妇人诞下了日后名震画坛的张大千。 家里人总说这孩子走路总爱弓着背,活脱脱像只猿猴,后来他给自己改名叫张爰,说是要记着这辈子的缘分。 十五岁在重庆读书那会儿,放暑假跟同学往家走,半道叫土匪劫了去。 土匪头子看这娃子写得一手好字,硬是留他当了三个月的文书先生。 等到家里托人救出来,学堂里都传开了,管他叫"百日师爷"。 这经历搁现在看像电影情节,可实实在在是张大千少年时代的大坎儿。 十八岁在日本学染织,突然接到老家来信,说从小定亲的表姐谢舜华害病走了。 这姑娘比他大两岁,俩人打小玩到大,本来说好学成回国就成亲。 张大千当时就魔怔了,跑去松江禅定寺剃了头。 当家和尚给他取法号"大千",取自佛经里的三千大千世界。 可这和尚没当几天,临到要烫戒疤那晚,他翻墙跑了——到底舍不下那支画笔。 回家后老娘给张罗门亲事,娶了邻村曾家姑娘。 新媳妇胖墩墩的脸盘,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跟张大千这满脑子水墨丹青的压根说不到一块。 好在画案前头一坐,啥烦恼都忘了。 那几年他临摹石涛、八大山人,仿得连行家都打眼,渐渐在成都书画圈闯出名号。 男人有了名气,桃花运也跟着来。 先娶了二太太黄凝素,后来又迷上唱大鼓的杨宛君。 要说这画家风流,搁在民国年间倒也不算稀奇。 可谁也没想到,1943年那会儿44岁的张大千,能把亲闺女同学的终身大事给搅和了。 那天张大千正在画室描山水,听见门口有响动。 扭头看见闺女心瑞领着个穿蓝布褂的女学生,那姑娘眉眼活脱脱像极了早逝的谢家表姐。 14岁的徐雯波是张大千铁杆画迷,求着同学带她来看偶像。 打这天起,这丫头三天两头往张家跑,说是请教画技,眼里却藏不住少女心事。 一晃三年过去,徐家丫头出落得水灵。 有天她壮着胆说要拜师,张大千一把攥住人家手腕:"拜啥师啊,嫁给我天天教你。" 这话搁现在听着像耍流氓,可那年月文人雅士娶小老婆不算新鲜。 话虽这么说,18岁闺女要嫁44岁大叔,徐家哪能答应? 街坊四邻戳脊梁骨,亲闺女跟闺蜜绝交,老丈人要拿扫帚赶人。 闹腾大半年,到底还是徐家服了软——闺女名声坏了,不嫁他能嫁谁? 要说这老少配过得咋样? 徐雯波跟着张大千满世界跑是真没少吃苦。 49年离开大陆,先在香港、印度转悠,后来巴西、美国、欧洲都住过。 张大千在圣保罗郊外盖了座"八德园",种了五百多棵柿子树,说是要解思乡之苦。 六十年代在加州搞了个"环荜庵",把苏州园林搬到太平洋对岸。 最绝的是在台北外双溪盖的"摩耶精舍",假山池塘都是从江南运来的太湖石。 这老头儿走哪儿都穿长衫大褂,吃饭顿顿要川菜。 有回在巴黎办画展,法国记者问他为啥不穿西装,他捋着大胡子说:"我穿的是祖宗衣裳。" 后来刻了两方章,一方是"别时容易",一方是"一生江海客",道尽了漂泊滋味。 八十年代那会儿,有人从大陆给他捎来一包故乡的泥土,老头儿捧着直掉眼泪,掺进墨里画了幅《长江万里图》。 要说张大千这辈子的争议,男女关系确实招人闲话。 四房太太不说,红颜知己更是一双手数不过来。 可要论艺术成就,泼墨泼彩开创一代新风,临摹古画能乱真,晚年变法自成一家。 1972年在美国办回顾展,纽约时报夸他是"东方毕加索"。 敦煌面壁三年,愣是把残破壁画给复原了,这事儿后来被文物保护专家念叨了好些年。 1983年在台北过84岁生日,老头儿自己题了副对子:"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 这话说得通透,活了一辈子,看遍了世界,心里头最惦记的还是老家山坡上的那抔黄土。 要说他这辈子,就像那枚"别时容易"的印章,离了故土再没回去过,可笔下的山水,哪幅不是长江黄河的波涛? 对此您怎么看呢? 主要信源:(南鲁晚报——徐雯波:“大风堂"里俏佳人)
一张红领巾照,炸出了"郭成"这名字!这孩子,大伙儿都知道叫郭谏言,是三石家的娃。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