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不能建,否则迟早要被炸掉。”1992年,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黄万里强烈反对

奥斯卡斯柯 2025-05-21 13:21:44

“三峡大坝不能建,否则迟早要被炸掉。”1992年,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黄万里强烈反对建设三峡大坝,为何我国坚持要建呢? 长江,这条母亲河,既是黄金水道、灌溉命脉,发起脾气来,洪水也让中下游的百姓苦不堪言。为了彻底治水,也为了利用这水力搞发展,早在1984年,建三峡大坝这事儿就开始琢磨,1992年最终定了下来——长江上,要立起一座185米高的大坝。 当时看,这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不仅能降伏“蛟龙”,还能发电、灌溉、通航、搞旅游,好处一箩筐。可就在这节骨眼上,作为水利专家的黄万里却公开反对。 他反对的理由有很多,首先算的是经济账。在他看来,三峡大坝工程浩大,光是百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这么劳民伤财建个坝,经济上怕是划不来,没准儿要拖垮国家财政。可谁承想,大坝建成后,这“印钞”能力可不一般。 单说发电,从2009年全面建成到2020年,累计发电量高达13992亿度。就算一度电按两毛五的保守价算,也值了将近3500亿,早就超过了大约2483亿的总投资。这还不算灌溉、旅游、航运改善带来的间接好处。事实摆在这儿,三峡工程不仅没亏本,靠着衍生效益,每年还给国家赚了不少。 除了钱,黄万里还担心长江的“脾气”——泥沙。他估摸着,大坝一拦,水流变了,大量泥沙会在库区沉下来,抬高河床,影响航运,甚至威胁大坝安全。长江泥沙多,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实际情况呢?三峡大坝建成后,泥沙淤积确实有,但比黄万里当初估计的,大概少了一半。 水是缓了,部分老航道也受了影响,冒出些新暗礁。不过,凡事有两面。大坝也让江水温顺了不少,一百多处过去让船老大头疼的险滩没了,万吨级船队在长江黄金水道上跑得更欢畅,就像有人说的,“货轮运费省了一半”,整体看,航运是大大改善了。 建大坝,对河里的生态系统肯定有扰动,这也是黄万里操心的一大块。他怕大坝拦了鱼路,毁了水生生物的家,给长江独特的生态带来没法挽回的破坏。这一点,建设者倒也没回避。三峡工程确实对长江生态有影响,特别是那些要洄游产卵的鱼。为了尽量弥补,相关部门也没少下功夫,比如常年在长江搞人工增殖放流,撒下大批鱼苗,希望能稳住鱼类数量,把生态影响降到最低。 最后,黄万里对大坝能用多久,也打了个问号。他觉得长江水势那么猛,天天冲刷,大坝就算建得再结实,也顶不了多少年,怕是要变形,甚至出结构问题,到时候就废了。一般大坝设计寿命也就50年,好点的能撑上百年。三峡大坝从2009年全面运行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 监测数据显示,大坝确实有变形,但都是毫米级的,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完全在设计允许的安全范围内,对大坝结构和使用没啥实质影响。退一步说,就算真如黄老所忧,大坝只用50年,这半个世纪里,它在防洪、发电、航运上创造的价值,也早就值回票价了。50年后,科技进步了,还可以加固延寿,实在不行重建也不是没可能,照样能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那么,现实是否是按照黄万里设想的那样不堪呢?答案是否定的。 历史已经证明三峡大坝的作用无可替代,尤其是防洪设施,要知道长江中下游历史上洪灾不断,一来大水,多少人家破人亡。三峡大坝建成,就像一道铁闸锁在了长江上游,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大大增强。就说近些年一次洪峰,三峡水库就拦了足足七亿立方米的洪水,有效削峰,给下游减轻了天大的压力,救了多少人的命,保住了多少财产。 单凭这一点,建三峡大坝的意义就没法估量。能源方面,三峡水电站发的清洁电,占了全国水电总量的7%左右,给国家经济发展输送着强劲动力。航运上,前面也提了,大大改善了长江航道。 回头看这段历史,不能简单说黄万里的担忧是杞人忧天。他提的泥沙淤积、生态影响这些问题,现实中确实不同程度存在,也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和解决。黄万里教授作为专家的那份审慎和独立思考,恰恰提醒我们,搞这种国计民生的大工程,论证必须全面、深入、科学,要把各种风险和长远影响都估摸透了。 然而,从目前三峡工程的实际运行看,它带来的巨大综合效益是实打实的,尤其是在防洪减灾上,作用谁也替代不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长江水患的威胁和国家发展的需求,建三峡工程,无疑是个利远大于弊的选择。 有句话说:“治水如此,治国亦如此。”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它引发的思考,远不止水利本身。它告诉我们,再伟大的事业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伴着争议和代价。 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去权衡利弊,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奔着利国利民的目标去。 信源:中国经济网 链接:https://www.ceweekly.cn/cewsel/2020/0720/305535.html

0 阅读:0
奥斯卡斯柯

奥斯卡斯柯

奥斯卡斯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