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求利润,不要脸,更不要信誉”,凤阳县鼓楼在耗资400万修缮15个月后,顶部瓦片大片脱落。这座历经六百年风雨的古建筑,在当代修缮中“折戟”,令人痛心。沧州铁狮子千年不倒,却在保护中坍塌;河南大学礼堂因修缮遭遇大火,相似的悲剧不断上演。 文物修缮乱象背后,是责任的失守。部分地方将文物保护异化为“政绩工程”,资金被切割,真正用于修缮的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施工缺乏科学规范,监管机制形同虚设,甚至出现“带病验收”。文物承载民族记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基因,修缮工作背离“修旧如旧”原则,本质是对历史的破坏。 改变现状,需建立统一标准体系,强化第三方监督,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公众参与。唯有以敬畏之心、科学之法对待文物修缮,才能守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
“为追求利润,不要脸,更不要信誉”,凤阳县鼓楼在耗资400万修缮15个月后,顶部
以珊聊人啊
2025-05-21 07:47: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