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生态建设的两难情况鸿蒙折叠笔记本电脑问世的确惊艳,但是除了炫酷的展示外,要做

薇菡谈军事 2025-05-20 16:13:32

鸿蒙生态建设的两难情况

鸿蒙折叠笔记本电脑问世的确惊艳,但是除了炫酷的展示外,要做成生产力工具,鸿蒙生态建设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且面临着非常大的两难情况。

具体来说,鸿蒙生态选择是开源还是闭源来建设,换句话来说鸿蒙生态是以底层共享来共建还是华为独自把控底层来建设,如果是开源的话能构建成功吗?如果是闭源的话那生态能真正建设起来吗?

在以操作系统为基础的生态领域里,有开源成功的,也有闭源成功的。开源成功的有linux和安卓,闭源成功的有windwos 和苹果,所以开源成功还是闭源成功,实际上并不是绝对的,目前来看主要在于时机,也就是早期可以采用闭源的方式,后来者更应该采取开源的方式,这基本是市场拓展面临的实际情况。

先看linux和windows,windows主要是采用软件和硬件分开的模式相比苹果电脑占据了更多的市场,windows提供了基础底座让各种应用进行开发,软件和硬件分离后微软和众多电脑厂商形成生态共建的模式,给很多电脑厂商提供了发展空间。相比而言苹果电脑和硬件基本绑定,虽然苹果电脑上也可以装windows,但是总体来说苹果电脑的生态还是比较封闭的。linux的出现源于商业软件的价格昂贵,通过免费的方式提供给比较专业的人士,所以linux逐步在服务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而面向专业知识不足的用户,windows的容易使用和对客户操作友好在面向普通个人场景时更适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普通用户用linux将会面临多少困难和麻烦。

到了手机时代,先出现苹果手机,后来出现了很多其他触摸屏手机,但是缺少操作系统,生态建设实际上很乱。后来安卓以开源方式出现,形成了类似windows和电脑厂商那样的共建生态的情况,所以很快在苹果手机以外占领了市场,形成了安卓生态。苹果手机和硬件绑定,苹果手机出现更早从而自成一体,建立了苹果自己的生态。开放生态和相对封闭的生态各有优势,相对封闭的生态可以做到更好的体验和更高的安全性,开放的生态让众多玩家可以入场,但是开放的生态也使得生态支离破碎,各个手机厂商有自己的想法和魔改,造成安全性问题很难处理。

对于鸿蒙来说,作为后来者要在目前已经成熟的电脑生态、手机生态上找到生存空间,可以说难度非常大,华为面临着是走微软和安卓的路,还是走苹果封闭的路。目前看两条路都不怎么好走。

如果华为是要走微软和安卓的路子,那么就是把操作系统开放或者开源,开放是华为要去让目前的鸿蒙内核和框架在多个平台上能使用,开源则是把代码公开。目前华为在应用架构层面采取了开源的方式,在鸿蒙内核方面采取的是闭源,后续会不会开源听难说。另外鸿蒙内核是不是能适用其他CPU实际上也是个问题,因为这涉及到指令体系方面,ARM体系架构和其他体系架构还是有区别的,要适配多个平台不容易。这里提一下,早期windows支持多种CPU,后来X86占据了主流,其他CPU指令系统被淘汰,也就没了发展。另外也说明一下,OpenHarmony和华为HarmonyOS不是一回事,这两个操作系统在电脑和手机上的内核是不同的,OpenHarmony用的是linux内核,HarmonyOS用的是鸿蒙微内核,目前鸿蒙微内核尚未开源。

我们假设华为走windows或安卓线路,那么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有配套的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愿意为鸿蒙去做开发吗?当然,目前肯定是有厂商的,但是能够有多少是个问题。对于现有厂商而言,目前的情况和安卓和windows面世时候不同,windows和安卓面世时生态建设刚起步,是生态建设大家一起建设,现在他们的电脑和手机并没有受到美国的限制,大多数厂商不会为了一个新生态做巨大的投入,所以采用windows和安卓的线路很难能保证成功。

实际上我们看Openharmony的装机数量,可以说是比较小的,更多是在一些比较窄的市场上拓展,目前还没看到有大量的装机量。建立生态装机量是个很重要的指标,没有装机量也就无所谓生态。

如果windows和安卓的路子走不通,那么就采用苹果的路子,目前看采用苹果的路子至少能够保证一定的装机量,因为操作系统和硬件都由一家公司来掌控,只要这家公司愿意在自己硬件上运行鸿蒙系统,那么鸿蒙系统就能保证装机量。目前来看鸿蒙生态里的手机基本是华为,而电脑上有开源鸿蒙和鸿蒙,但开源鸿蒙的生态建设目前来看是不如华为鸿蒙。

华为鸿蒙能够让鸿蒙生态起步,但要做大做强单纯依靠一个厂商是很难的,苹果再怎么厉害也很难让绝大多数人都去使用苹果,市场上占比更高的还是开放或者开源的系统。那么华为鸿蒙今后会走向开放或者开源吗?或者说的更具体一些就是鸿蒙内核是否可以去适配多个CPU,或者干脆把鸿蒙内核开源让各个硬件厂商自己去修改内核适配多个平台。目前来看,华为让鸿蒙内核开放或者开源可能还需要时间,主要原因在于华为在国内生产的芯片在工艺上和其他公司有代差,如果华为开放或者开源,那么别的硬件厂商如果用了这个系统那么因为芯片上的优势让华为难以赚钱,不能赚钱就无法养一个生态出来,养不出一个生态出来那就不会有硬件厂商去安装使用,所以问题又回到了如何让鸿蒙生态建设能够起步起来的问题。所以,短期内华为鸿蒙的内核还是闭源方式可能更有利于起步发展,在生态建设到一定程度,在华为的硬件追平其他公司时可以考虑开放或开源模式来让生态能够发展壮大。

写到这里觉得生态建设还真是难。现代的信息系统底座基本上是美国为主构建起来的,硬件的CPU及指令系统、软件的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等都是美国公司建立起来的,生态都是以美国公司为基础来成长起来,这就好比在一个小的热带森林里发育起来的巨大榕树,很难让其他的树找到生存空间。如果要给其他树生存空间,那么就要把现有的树砍掉,譬如把安卓和windows禁掉。不过目前比较有意思的是美国对华为进行了限制反而是把生存空间(市场)给让了出来,给了培养生态的机会,属于歪打正着的情况。但是即便给了培养生态的机会,目前也只有采用苹果路径更容易让生态能起步,但是生态要壮大去开放或开源,那就像苹果公司转而发展成微软或谷歌那样非常困难,这面临着要把巨大的利益空间放手给其他公司,甚至要把一个华为拆分掉才有可能。

我们假设鸿蒙生态建设到一定程度要给其他电脑和手机厂商去使用,那么其他电脑和手机厂商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芯片用哪家,芯片的相关设计和内核适配程度如何,如果用华为的芯片(假设华为向外销售芯片),那其他厂商如何在用华为主导的芯片和主导的操作系统下对华为能有竞争力,如果没有竞争力那为何要去走这条路。所以在开放或开源方面,如果把华为拆分成专门的CPU厂商(对应高通/intel/AMD)和操作系统厂商(对应windows/安卓),那么让其他的电脑厂商、手机厂商可以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去竞争,那么生态建设可能更能做大,但是要做到这一步的前提是生态已经成规模,把CPU和操作系统独立后能够让生态继续发展而不是一下子就熄火。当然这里说的拆分华为并不是说一定要像国外反垄断那样硬性拆开,可以采用股份制改造方式让这些公司的股东发生变化,然后逐渐打破软硬件一体化的利益空间,从而把生态建设起来。

就目前来说,鸿蒙起步甚至占一定的市场空间是可能的,后续发展壮大需要大家通力合作,这个难度非常大,一方面是华为如何做到能够让更多电脑和手机厂商一同共建生态,如果是我上面提到的股份制改造,那么改造后的公司和华为目前的文化就有可能是两种情况,那么是否还能让生态发展好就是个问题。如果华为不作出调整,那么生态建设可能就局限在某个范围,生态的上限可能被限制,毕竟苹果没有统治世界,华为也更难。所以未来生态建设,可能还是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来做出调整。

最后补充说一些知识:苹果内核开源,上面的应用框架不开源,所以单独开源的苹果内核其实没有几个公司在用,苹果的操作系统实际上属于闭源。windows属于开放给多个硬件使用,所以决定装机数量的并不是开源或者闭源,而是系统的开放程度,开源自然是开放的,闭源并不是不开放。

0 阅读:0
薇菡谈军事

薇菡谈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