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958年,白崇禧在台北松山机场迎接长女白先智的一张留影。此时的白崇禧已经65岁高龄,但看上去却像个40多岁中年大叔,他站在女儿身边,让人错觉像兄妹俩,而非父女。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1958年台北松山机场的温馨一幕:65岁的白崇禧迎接长女白先智,面容却像40多岁的中年人,与女儿站在一起竟似兄妹,而非父女。 白崇禧,1893年出生在广西桂林一个回族家庭,伊斯兰教名叫奥马尔。他从小就不是普通人,进了广西陆军小学,后来考上保定军校第三期,1916年毕业后加入桂军。20年代初,他跟李宗仁、黄绍竑一起搞定了广西旧军阀,建起新桂系,成了华南一股硬实力。 北伐战争时,白崇禧崭露头角,担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1927年的龙潭战役是他成名之作,带着部队把孙传芳的6万大军收拾得干干净净,缴了3万多支枪,帮南京政府站稳了脚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当上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1938年跟李宗仁搭档打了台儿庄战役,重创日军1万多人,还在武汉保卫战里撑了五个多月。1945年,他拿到了陆军一级上将军衔,风光得很。 1946年,白崇禧当上首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可没过多久,国共内战就把他卷了进去。1948年,他负责华中剿匪,结果国民党节节败退,1949年只能跟着退到台湾。在台湾,他干过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低调了不少,还管过中国回教协会的事。1966年,他因心肌梗塞在台北去世,73岁,埋在六张犁回教公墓。 1958年,白崇禧已经65岁,按理说该是满脸皱纹、步履蹒跚的年纪,可那张照片里的他,硬是让人看不出老态。有人说他保养得好,也有人猜他心态年轻,毕竟经历过那么多大风大浪还能站得直,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站在台北松山机场,等着接从美国回来的长女白先智。 白先智是白崇禧的大女儿,1946年去美国留学,拿了博士学位,算得上学有所成。她跟父亲分开12年,这期间国内打得天翻地覆,父女俩隔着太平洋没法见面。1958年这次回台探亲,是战后难得的重逢。照片里两人站在一起,外人乍一看还以为是兄妹,完全不像差了40多岁的父女。这不光是因为白崇禧外貌年轻,也因为白先智自己也气质出众,毕竟在美国混得不错,见过世面。 退到台湾后,白崇禧的生活没以前那么风光了。他在大陆时是叱咤风云的将领,被叫“小诸葛”,战略眼光毒得很。可到了台湾,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复杂,他跟蒋介石的关系也不算铁,慢慢就退居二线了。 不过,他没闲着。除了当战略顾问,他还管回教协会的事,推动台湾的回族文化。家里呢,他跟妻子马佩璋生了十个孩子,白先智是老大,算是他最得意的女儿之一。她在美国读书那会儿,白崇禧还在大陆忙着打仗,后来局势变了,他只能带着一家老小去台湾。白先智远在美国,父女分开的时间比团聚的多,这次1958年的见面就显得特别珍贵。 1958年是什么时候?国民党退台快十年了,台湾正忙着稳住政权,对岸大陆也刚开始搞“大跃进”。白崇禧这辈子经历了北伐、抗日、内战,见过太多大场面,可这时候他已经是个退下来的老将。白先智在美国读书,赶上了战后美国经济起飞的黄金期,回来探亲的时候,台湾跟美国的差距显而易见。父女俩的重逢,不光是家事,还带着时代的烙印。 1966年,白崇禧在台北去世,官方说是心肌梗塞,可民间一直有传言说他可能是被国民党特工干掉的。毕竟他跟蒋介石不是一条心,退台后地位尴尬,有人觉得他知道太多秘密。不过,白家这边,尤其是白先勇,一直否认这种说法,历史学家也觉得证据不够硬。 白先智听到父亲死讯,从美国赶回来奔丧。她跟妹妹白先慧一起处理后事,葬礼上蒋介石还派人来吊唁,可白家长子白先道态度冷淡,说“白家没啥困难”,透着点对当局的不满。白崇禧葬在六张犁回教公墓,那地方后来还成了古迹。 白崇禧走了以后,孩子们各有各的命。白先智在美国站稳了脚跟,事业家庭都不错,没回大陆的意思。白先慧1986年回了趟广西桂林,看了老家和母校,回来跟姐姐聊起这些,白先智听着挺感慨,可自己没下决心回去。 白先勇后来以“白崇禧之子”的身份回大陆,受到不少关注。他写书、讲故事,把父亲那段历史讲得活灵活现。白家这帮孩子,有的留在国外,有的回来看看,各有各的活法,但都带着点白崇禧的影子。
1941年,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人还在“蜜蜂洞”里藏着,仗没打,枪
【7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