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经很久不把印度与巴基斯坦并列提及了,印度已经跳出了“印巴”这一概念的框框,更多被人们装进了“中印”的联想概念中。但是这一次印度空军居然被巴基斯坦击败了,这降低了世界对印度国家实力的判断。
印度至少因这场冲突重新与巴基斯坦拴到了一起,世界曾经很流行的“印巴冲突”“印巴争端”这些词汇重新复活。特朗普也一个劲地表达:你们别打了,都别打了,我们会和你们双方都开展大量贸易!他带头把印度巴基斯坦相提并论,而且还声称他通过经贸问题诱压双方,停火归功于其外交努力。印度对他的说法很生气。
如今印度的GDP已经是巴基斯坦的大约10倍,而且2024年已经排到世界第五,不需要许多年,它就会成为世界第三,这几乎没有什么悬念。
印度这些年引入了一些外部投资,西方国家都对它示好,它对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业大国踌躇满志。然而与巴基斯坦的这一仗几乎把印度“打回了原型”,很多人又换了个眼光和视角看印度,发现印度离实现“强国梦”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
首先,澳大利亚的洛伊研究所发现,印度虽然GDP这些年超法赶英,对发展制造业喊得非常响,但这个国家的制造业在GDP的占比在过去20年里几乎没有增长,一直维持在15%的水平。印度的道路交通情况依然很差,按照国际标准的高速公路总长度只有几千公里(中国是18万公里),最快的铁路只有时速130公里。印度的教育依然很落后,2019年世界经合组织数据显示,71%的印度成年人没上过高中。印度也是G20中未接受过小学教育的成年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印度的识字率为74.04%。印度虽然人口多,青壮年劳动力尤其多,但他们缺少制造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工人。
印度的社会结构远没有现代化,因为独立后没有经历过社会革命,种姓制度至今在该国社会生活中影响巨大。虽然印度实施西式民主选举制度,但是印度社会极不公平,它大体可以分为“精英印度”和“平民印度”两个群体。目前,底层民众的愤怒依然被印度教束缚着。无法想象,随着印度现代化,平等意识真正在整个国家觉醒,底层民众对腐败、特权开始严肃地兴师问罪,印度将会有多少社会动荡的风险,要求人们此生认命的印度教能收得住那些无处不在的愤愤不平吗?
印度的民族主义十分强烈,比其他很多社会我觉得更显突出。老胡在新德里有一次看电影,片子放映前居然所有人起立,银幕上出现一面舞动的印度国旗,音乐奏雄壮乐曲,应该是国歌。这个仪式结束后才放映故事片。可想而知,印度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多么狂猛。莫迪总理就是一位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但是印度光穆斯林就超过2亿人,另外有2300万锡克教教徒, 2800万基督徒,840万佛教徒等。印度的民族和宗教团结同样埋着许多定时炸弹。
老胡去过几次印度,我对它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国家贫富差距悬殊得惊人。我走访了几个中产阶级家庭,他们每家都有3个佣人:一名司机,一名打扫房间的女佣,还有一名专门做饭的女佣。其中一个家庭的夫妇都在报社工作,男主人是部门主任。如果在中国,这样的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决无可能雇佣3名家政人员。这个例子是印度阶层分化的生动写照。
另外印度这么大的国家,经济规模也不小了,但是没有一家在全球有竞争力的公司,也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
这个情况有点像2002年的中国,那年我去美国采访,其中一次与几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一起吃午饭,我问他们知道有什么中国品牌吗?六七个家庭凑了半天,说出来一个青岛啤酒,一个乐凯胶卷。说出青岛啤酒的那个人是因为在中餐馆里喝过,知道乐凯胶卷的那个人是因为代理过它的什么业务。现在的印度大致就是这种情况。今天走到世界上,知道中国华为、大疆、联想、小米,TikTok等的人应该越来越多了,但是中国挨着印度,很少有人能叫出印度的什么知名公司或品牌。
印度已经能够自主发射人造卫星,并且实现了飞行器绕月。但是,印度的战斗机等关键国防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而国防工业的先进程度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和制造业水平的缩影。
印度没有经历过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那样大规模的对外开放,印度对外资的警惕性非常高,而且政策多变。它对外资来说一直是世界上“最不友好”的国家之一,一直被称为“外资坟场”。
印度发展民生的任务非常重,光是改造大城市里的贫民窟,解决广泛的贫困问题就大概至少需要几十年的努力。然而,印度不像中国,有睦邻友好、经略周边的强烈意识,它的周边政策浸入了太多民族主义的情绪化因素。比如与巴基斯坦打这一仗,根本就没必要。而且它还没打赢,把世界对它军力的认知一下子拉回到“印巴对决”的水平。它与孟加拉国和中国的关系也因不同的原因经常紧张,对尼泊尔、不丹实施霸权主义外交,它并没有调动一切因素来实现国内民生的更快改善。
经常有西方人预测印度接下来会长期发展很快,但老胡对此持怀疑态度。它的内部潜在问题太多了,它对解决外部矛盾也缺少持久的政策,它是在目前中美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收获了一些短期利益,但它没有扩大那些利益的坚定路线和体系性能力,所以特朗普一反对苹果向印度转移产能,对印度人情绪的打击非常大。
印度当然有优点,印度电影产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值得中国同行借鉴,他们的成就虽然远远配不上享受一个“印度奇迹”的称号,但他们毕竟在往前发展,而且走得也不慢。我是想说,印度远远没有形成大国崛起的真正力道,它还有大量缺陷要克服。美国和一些西方人在哄印度,捧杀它,实际是想利用它。印度应该与周边国家尽量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支持它长期发展的大环境,不能玩“远交近攻”。那样对印度的未来更好。
道释儒法兵墨纵横
胡锡进说:我走访了几个中产阶级家庭,他们每家都有3个佣人:一名司机,一名打扫房间的女佣,还有一名专门做饭的女佣。其中一个家庭的夫妇都在报社工作,男主人是部门主任。如果在中国,这样的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决无可能雇佣3名家政人员。胡锡进也可能想:乃乃的,我是报社高层,家里一个佣人都没有,印度报社中层三个佣人:司机、打扫女佣、做饭女佣,报社高层就应该是六个佣人:司机、女司机、打扫女佣、搓澡女佣、做饭女佣、happy女佣。也可能就是也许的意思,这里的也许根据字里行间基本就是肯定
一一 回复 05-20 14:16
不可能,排第一的提灯女佣都没有,算什么中层,只能是中下层。
慎言 回复 05-20 19:10
老丁威武
道释儒法兵墨纵横
经常有西方人预测印度接下来会长期发展很快,但老胡对此持怀疑态度。胡锡进这个判断还是很有眼光的,印度内部矛盾深重、发展很快必然会矛盾爆发、然后各邦各教各阶级三个层面大乱斗,印度就危险了
道释儒法兵墨纵横 回复 05-20 14:16
印度一乱,难民要到国人和胡锡进家里做女佣,中国难民压力太大,所以说,印度要保持稳定,国人和胡锡进好好炒股票,挣钱了可以雇菲佣
慎言
中国过去十年间转出的那些产业印度都没有承接得住,为什么承接不住?原因很多,其中,相对封闭是一个很少有人提交却客观存在的原因
赤贫的吐槽
别的我不知道,反正我估计印度GDP这种数据肯定作假。被巴基斯坦揍一顿都能说成自己打赢了,这数据还不是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一一 回复 05-20 19:36
造不造假,次要。阿三如果发展了,却极可能导致分崩离析。没果果吃,大家心理平衡点,阿三发展必然是不均衡的,莫仙不是把好项目都放到自己家乡建设了吗?发展了,到分果果时,那就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时候了。
慎言
印巴以后还会打,没有停止的可能,区别就是间隔时间的长短,打吧打吧,关我吊事
万道阳光
人家gdp都前5了,还老说印度穷。讲点现实吧
慎言
一个民族的性格和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用户10xxx47
在中国打扫女佣和做饭女佣肯定是同一人,所以中国一般就雇佣两个家政人员,大概1.5w~2w搞定
慎言
用户10xxx47
在中国住别墅也不会雇佣三个家政,一般都是两个[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