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年,朱元璋下令抄了陈德的家,没想到朱元璋却被陈德8岁的孙子反问:“我爷爷为你挡了九箭,我父亲也为大明死在了战场,可为何你还要抄我的家呢?” 想当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搞了个大明帝国,国号响亮得很——“明”!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自个儿能当上老大,全靠像陈德这样的铁哥们儿。陈德啊,那可是跟着朱元璋混了好多年,立下的功劳比天高,还曾为老大挡过九箭,简直就是超级盾牌! 可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忠诚和猜忌之间,也就差那么一层窗户纸。 到了1388年春天,胡惟庸那小子谋反,整个朝廷都炸了锅。朱元璋一看,机会来了,立马开启了一场“大扫除”模式。这时候,有个小间谍偷偷告诉朱元璋,说陈德的孙子陈镛活着的时候跟胡惟庸走得近。朱元璋一听,火冒三丈,立马下令:“抄家伙,去陈府!” 抄家大队一到陈府,八岁的陈子善小朋友站了出来,瞪大眼睛问:“我祖父陈德给你挡了九箭,我爸陈镛也为大明捐躯了,咋今天还抄我家呢?”这话一问,简直像把大刀直接捅心窝子里去了。朱元璋一听,立马喊来陈子善,跟个老大哥似的,苦口婆心地说:“你老爹摊上谋反那档子事,咱真没法饶他。不过呢,看你爷爷的面子上,咱已经手下留情了。”陈子善一听,眼泪哗哗的:“祖宗那会儿拍胸脯保证咱家世代风光,现在倒好,混成这样了,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朱元璋憋了半天没吭声,眼眶子都湿了,叹了口气:“你小子还嫩,以后慢慢就懂了。” 最后,陈子善好歹保住了一条命,但爵位是没了。他跟奶奶相依为命,一门心思啃书,等到成年后,硬是把陈家名声给挣回来了。朱元璋一看,行,陈家爵位又给恢复了,陈子善也接了爷爷的班,成了一员猛将。不过啊,这段往事就跟块大石头似的,沉甸甸地压在历史最底下,给后人提个醒——忠诚嘛,好找;信任呢,那可真是比登天还难。
清朝乾隆年间,窗外蛤蟆叫,皇帝乾隆问刘墉:“殿外何事喧哗?”刘墉一听,心想大家都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