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八路军缴获了两挺重机枪,却没有子弹,根本派不上用场,就在战士们一筹莫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5-19 19:42:56

1943年,八路军缴获了两挺重机枪,却没有子弹,根本派不上用场,就在战士们一筹莫展之际,一人赶着粪车呵呵笑道,别嫌臭,我这车里都是子弹!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朱志明:迫击炮平射的发明者) 那年头,抗日打得艰难,八路军队伍里,枪支弹药比命都金贵,大多是从敌人手里抢来的,山东地界一场硬仗下来,部队缴获了两挺九二式重机枪,战士们乐坏了。 这玩意儿,日军步兵的“铁扫帚”,一分钟倾泻几百发子弹,打起冲锋的敌人,跟割麦子似的,大伙儿围着油光锃亮的铁疙瘩,摸了又摸,心里比三伏天喝了冰汽水还痛快。 这就好比饿汉得了副好牙口,却没馍啃,干瞪眼,威风凛凛的重机枪,转眼成了两块铁疙瘩,留着占地方,扔了,谁舍得啊,那可是从鬼子牙缝里抠出来的。 廉纯一更是寝食难安,眼瞅着那两挺大家伙,心里直冒火,他甚至琢磨过派人摸进城端鬼子军火点,可城里戒备森严,这念头也就一闪而过,太险了。 就在廉纯一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他的农民朋友张士钊找上门来,老张是个实在人,平日里跟队伍处得好,知道八路军是真心为老百姓打鬼子,见廉纯一唉声叹气,便问是啥事愁成这样,廉纯一也没藏着掖着,把机枪缺子弹的难处原原本本说了。 张士钊听了,嘴上没多说,心里却盘算开了,他寻思着,自己虽然不能扛枪上阵,但帮队伍出点力,还是能办到的。他家就在徐州城边上,对城里城外门儿清。 他脑子里立马跳出个人来——他的过命兄弟,杜全德,杜全德是个车夫,成天在城里转悠,消息灵通,人也机灵,更重要的是,这兄弟对小鬼子恨得牙痒痒,早就想为队伍做点啥了。

但军火库毕竟是军火库,明晃晃的刺刀总是在晃悠,硬闯,俩人手里连根像样的棍子都没有,哥俩在军火库外围猫了好几天,跟没头苍蝇似的,眼看就要泄气。 偏偏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他们眼睛一亮,那天傍晚,他俩缩在不远处的乱草堆里,瞅见一条野狗鬼鬼祟祟地从军火库院墙角钻了出来。 两人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凑过去扒拉开荒草,果然,墙根底下藏着个不起眼的狗洞,要不是亲眼看见,打死也想不到,这洞不大不小,瘦点的人,勉强能爬进去,这简直是老天爷开眼! 子弹到手了,可这十几箱铁家伙,明晃晃的目标太大,怎么运出城门才是天大的难题,城门口的鬼子和伪军盘查得跟篦子梳头似的,别说这么多箱子,就是带个西瓜出去都得掰开瞅瞅。 这时候,就显出杜全德这车夫的“道行”了,他让张士钊赶紧去村里相熟的人家借了几口装大粪的大木桶,又找了些干稻草。 两人先把弹药箱在板车上码得整整齐齐,然后用干稻草把箱子四周塞得严严实实,一来防着路上颠簸出声,二来也能起点遮掩作用。 最绝的一步来了,杜全德把那几桶搜罗来的“陈年佳酿”——浓得化不开的粪水,一勺一勺,仔仔细细地浇在弹药箱和稻草上,最后还在最顶上盖了几担同样散发着“浓郁”气味的粪担子。 那味道,简直能把死人熏活过来,隔着老远就呛鼻子,张士钊和杜全德自己也强忍着反胃,还特意往身上也抹了些,力求“逼真”。 天刚蒙蒙亮,两人就推着这辆“特制”板车,硬着头皮往城门口走,离着老远,守门的鬼子就闻到一股冲天臭气,一个个捂着鼻子,眉头拧成了疙瘩,满脸的嫌弃。 一个鬼子兵端着枪晃过来,叽里咕噜地盘问,杜全德也是豁出去了,强装镇定,点头哈腰,指指板车,又指指城外,嘴里含糊不清地念叨:太君拉粪的说着,还故意作势要去掀粪桶盖子。 那鬼子兵哪受得了这个阵仗,眼见那黑乎乎、油汪汪的粪水晃晃悠悠要泼出来似的,吓得赶紧往后蹦了一步,捏着鼻子连连摆手,嘴里不耐烦地嚷着快走,旁边几个伪军更是躲得远远的,生怕沾上一星半点儿晦气。 就这么着,张士钊和杜全德推着这十几箱比金子还宝贵的子弹,在敌人厌恶的目光“护送”下,大摇大摆地出了城门。 直到走出好几里地,确定身后再没动静了,两人才一屁股瘫坐在地上,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互相瞅瞅对方那副又狼狈又滑稽的模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声里带着几分后怕,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当这十几箱散发着特殊“香味”的子弹送到廉纯一和战士们面前时,所有人都看傻了眼。 听完张士钊和杜全德磕磕绊绊的讲述,廉纯一激动得握着两人的手,半天都说不出一句整话,战士们更是乐开了怀,七手八脚地把子弹箱从粪水里抬出来,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那原本让人作呕的臭味,此刻在他们闻来,竟比世上任何香水都动听! 很快,那两挺沉寂已久的九二式重机枪重新发出了震耳的怒吼,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它们成了撕裂日军防线的尖刀,不知道撂倒了多少鬼子。每一次“哒哒哒”的枪声响起,都像是对张士钊和杜全德这两位平民英雄最响亮的致敬。

0 阅读:1114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