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个小战士奉命去前线送信,可他刚赶到就发现阵地

晨曦微尘 2025-05-19 11:29:06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个小战士奉命去前线送信,可他刚赶到就发现阵地上全是敌军!他却一点都不慌:这正是歼灭敌人的好机会。 21岁的解放军战士陈全钢趴在草丛里,浑身沾满红土和草屑,他刚刚穿过三道敌军封锁线,此刻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原本应该由我军驻守的815高地,此刻阵地上晃动的全是戴着圆盔的越南士兵。 出生在广西灵川县教师家庭的他,从小就不是个安分的主,街坊邻居都记得,从认字起就抱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撒手,十岁那年看完《雷锋日记》,硬是用小刀在封皮上刻下"要当高山青松不做河边柳"的誓言。 高中毕业那年,村里同龄人忙着相亲娶媳妇,他却揣着省下来的饭钱,独自跑到县医院做了扁桃体切除手术,就为了能通过征兵体检。 新兵连的日子没让这个倔小子皱过眉头,别人练射击打五十发子弹,他非要加练到一百发,夜间急行军,他总抢着帮体弱的战友背装备。 1978年底边境局势吃紧,他所在部队接到开拔命令,临行前他给家里写了封短信:"爹妈放心,不立功不入党的儿子绝不回来见你们。" 二月十七日凌晨,震天动地的炮火拉开了自卫反击战的序幕,他所在连队奉命向纵深穿插,可就在第三天拂晓,指挥部与815高地的联络突然中断。 先后派出的两名通信员,一个牺牲在封锁线上,另一个被密集的机枪火力压得退了回来。 正发着低烧的他从战地医院偷跑回连队,正撞上连长对着作战地图发愁,他突然挺直腰板:"让我去!这片的沟沟坎坎我闭着眼都能摸过去。" 望着他烧得通红的脸,连长犹豫再三,最终指派四班副班长与他同行。 两人借着晨雾掩护钻进山林,像两只灵活的岩羊在弹坑间跳跃穿行,他凭着对地形的熟悉,带着战友绕开两处雷区,躲过三波巡逻队。 当夕阳把山影拉得老长时,他们终于摸到了815高地外围,可眼前的情景让两人心头一沉,只见阵地上飘着的竟是越军旗帜。 他观察片刻,发现敌人正在加固机枪工事,他冲副班长比划几个手势,两人分头包抄过去。 摸到距地堡三十米处,他屏住呼吸扯开手榴弹拉环,心里默数两秒扬手抛去。 轰隆巨响中,三个越军机枪手当场毙命,趁着混乱,他纵身滚进弹坑,却在这时与副班长失散了。 天亮时分,他发现自己被困在敌阵中央,索性把棉衣反穿,借着焦黑的树桩作掩护,专挑落单的敌军下手。 有个越南兵蹲在战壕边解手,刚提上裤子就被冷枪放倒,两个运送弹药的敌兵走过山坳,忽然就捂着脖子栽进草丛。 越军指挥部误判遭遇了特种分队,调来迫击炮对着山林胡乱轰击。 第三天深夜,饥肠辘辘的他摸到山脚溪流边喝水,冷不防撞上五人巡逻队。 他转身就往陡坡上跑,子弹擦着耳朵飞过时,竟纵身从七十度的石壁上滚了下去。 半山腰横生的灌木丛救了他一命,却也把他挂在离地十余米的绝壁上。 听着头顶杂乱的越南话,浑身是伤的他愣是咬着刺刀柄,像壁虎似的贴着岩缝挪了整整两小时。 等他跌跌撞撞返回驻地,已是失踪四天后的事了,战友们几乎认不出这个衣衫褴褛的"野人":解放鞋磨穿了底,裤腿被荆棘撕成布条,左臂伤口爬着蛆虫,怀里却还紧紧抱着那支五六式冲锋枪。 卫生员清理出他身上的三十多处擦伤,发现有两颗子弹贴着肋骨划过,再偏半寸就能要命。 短暂休整后,他又跟着连队投入新的战斗,那天照例抢着打前锋,谁也没想到,一发突如其来的流弹打穿了他的右胸。 战友们轮流背着这个轻得像片树叶的他往后送,可没等见到救护所,他的身体就慢慢凉透了。 打扫战场时,指导员在他的衣兜里发现个浸血的笔记本,最后一页歪歪扭扭写着:"今天又干掉两个,够本了,要是能活到胜利,真想看看天安门..." 后来统计确认,入伍刚满一年的他,独自在敌后周旋期间共毙敌十一人,摧毁机枪阵地两处。 庆功会上,团长捧着军委颁发的"战斗英雄"证书,对着台下空荡荡的座位红了眼眶。 如今在广西匠止烈士陵园3区12排9号,汉白玉墓碑上那个永远定格的年轻面容,仍在默默注视着南疆的青山绿水。 信息来源:陈全钢 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

0 阅读:65

评论列表

脱壳的蜗牛

脱壳的蜗牛

3
2025-05-19 12:01

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