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他煲汤忘了关火,意外熬出一锅黑色汤汁,以为是黑暗料理要倒掉,没想到味

晨曦微尘 2025-05-18 19:28:55

1888年,他煲汤忘了关火,意外熬出一锅黑色汤汁,以为是黑暗料理要倒掉,没想到味道浓稠鲜美,给子孙创造千亿财富,全家富了136年。 在广东新会县有个叫李锦裳的男孩,他爹走得早,留下他们孤儿寡母过日子。 那年头家里没个顶梁柱可太难了,村里人见天儿欺负他们。 他的母亲实在熬不住,带着七岁的他搬去了靠海的南海墟,这地界三面环海,南来北往的商船都在这儿歇脚,倒是讨生活的好去处。 之后在码头支了个小摊,专门给来往客商做吃食,不得不说她是真能干,烧得一手好菜,特别是那道白灼生蚝,嫩得能掐出水来。 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他们娘俩总算能吃饱穿暖,可谁也没想到,后来闹出个天大的意外。 那年李锦裳刚二十出头,有天正赶上集市,他母亲去进货留他看摊。 中午客人乌泱泱往店里涌,他忙得脚打后脑勺,灶上还煨着锅生蚝汤,早被他忘到九霄云外。 等闻到焦糊味冲进厨房,整锅汤早熬成了黑乎乎的浆糊,他急得直拍大腿,要知道这锅烧的可是上等生蚝值不少钱。 说来也怪,这锅黑汤闻着倒不像寻常焦糊味,反倒飘着股子鲜香。 于是,他壮着胆子尝了点尝尝,舌头尖刚碰着就愣住了,咸鲜里透着回甘,比老母鸡汤还醇厚。 他当下就琢磨:要是拿这汤当调料使唤,指不定能成新鲜物什,等母亲回来,他把这事一说,娘俩连夜捣鼓起来,用这黑汤炒出来的青菜,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 从那天起,他们家小摊的菜价愣是涨了三成,食客反倒更多了,有熟客问起秘诀,他就神秘兮兮地笑:"祖传的汤头,给座金山都不换。" 可惜好景不长,李锦裳的母亲没享几年福就撒手去了,街坊四邻都劝他:"你这汤底是个金疙瘩,干脆专卖调料得了。" 1888年开春,"李锦记"的招牌在南海墟挂起来,专卖这黑乎乎的蚝油,生意红火到广州十三行的掌柜都坐着轿子来进货,码头上装货的船能排二里地。 奈何老天爷专挑苦命人,1902年腊月里,不知哪家放炮仗走了水,整条街烧得精光。 他蹲在废墟前哭说半辈子心血全化成灰了,最后还是他大儿子扯着嗓子喊:"爹,咱去澳门!那边洋人多,保不齐还能东山再起。" 在那之后,他们拖着家当就奔了澳门,在巴掌大的风顺堂街重新支起摊子,还是那块"李锦记"的老招牌。 不过,这回他们学精了,把蚝油方子改得更稠更鲜,装进小瓷瓶里卖,葡萄牙总督府的厨子都来采买,说是比他们老家产的鱼露还够味。 他活到六十整寿那天,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交代:"咱家就指着这锅汤活着,你们哥仨得拧成一股绳。" 没曾想这话还真应验了,后来老二老三闹分家,硬是把生意分成香港澳门两摊。 但说来也怪,分家后的买卖反倒越做越大,到如今连外国超市都摆着他们家的蚝油。 要说这李家也是祖坟冒青烟,当年那锅煳汤子愣是熬出个百年老店,现如今子孙后代开着大奔住着别墅,可逢年过节祭祖,供桌上必定摆碗黑黢黢的蚝油。 老辈人常说,这是让后生们记着:世上哪有什么祖传秘方,不过是穷人家被逼出来的活路。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一锅炖糊的生蚝,让他全家富了135年》

0 阅读:57